2025.04.02 經濟日報
政府打炒房加上股市震盪 高資產族群目光聚焦微型商辦
政府重手打炒房,加上股市震盪,高資產族群再度將目光聚焦於微型商辦市場,其中又以中台灣政商中心的台中七期最受矚目。興富發(2542)集團在七期推出的「市政壹號廣場」,第1季就賣出100多戶微型商辦產品,被市場視為指標。
去年9月初進場的興富發「市政壹號廣場」,位於七期台灣大道旁,基地面積1,708坪,產品坪數25至48坪,共890戶,總銷達90億元。目前,實價登錄已揭露215筆交易資料,平均每坪交易單價約80萬元,最高交易單價則來到93.1萬元。
據了解,「市政壹號廣場」已購客中,自營商及傳產業者占比高達60%,金融、科技及醫生族群占20%,退休族也有20%左右。就買家的居住地區來看,70%集中在中部地區,北客約占20%。
這類高資產族群中,有不少是來自中彰投地區的隱形冠軍企業,他們除了著眼於長期投資收益之外,也有配合廠辦分家、企業轉型走向國際化布局,或買給第二代置產、投資使用。
業界指出,商用不動產除了「持有成本低、投報率高」等優勢,公司法人持有商用不動產,租金收益和修繕折舊費用等,可以認列節稅,有利於公司長期資產布局。此外,商辦買盤較廣,個人和法人都可以買,去化速度快,機會也多。
台中七期本身具備地段優勢,新商辦可提供企業總部大氣門面、燙金名片,有多元公設、物業管理、門禁安全,對企業品牌有加分效果。而相較於大坪數商辦,25至45坪微型商辦在市場上相對稀缺,發展前景看俏。
業者表示,隨著工作型態改變,企業不再需要那麼大的辦公室,微型商辦可以省租金成本,又比過去常見的共享辦公室、商務中心用途更多元,吸引許多新創企業、青年創業、自媒體經營者的目光。
台中商辦近幾年成長一枝獨秀,以七期「NTC國家商貿中心」、「CBD時代廣場」、「BHW鼎盛」、「親家T3」等指標商辦的實價登錄來看,從預售期到近一年來最高成交單價,平均漲幅都有102%至158%。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實登揭露,台中預售商辦允將「TST台灣之鑽」,今年初出現史上最貴總價2.3億元交易,拆算每坪單價107萬元,也是台中史上首個突破百萬元單價的商辦產品。
市調指出,目前台中七期商辦使用率高達八成至八成五以上,指標商辦的月租金上看1,300至1,500元,平均投報率都在3%以上。豪辦級的「聯聚中雍大廈」,月租金更站上2,000元;另外,還有共享辦公室一張椅子一個月的租金喊到4,000元之譜。
2025.04.02 聯合報
3月移轉棟數公布 業者:投資客離場 這區衰退46.4%
根據六都地政局今天公布數據,2025年3月六都的買賣移轉棟數達18211棟,月增16.8%,年減21.1%。其中,台南市1550棟,月增23.2%,年減46.4%,年減幅度為六度最多。業者分析,台南過去因科技園區等議題提前反應漲幅,目前投資客離場,市場回歸理性。
進一步觀察第一季的表現,六都第一季的累計買賣移轉棟數為48035棟,年減23.6%。台北市5856棟,年減19.9%;新北市10183棟,年減32.5%;桃園市9265棟,年減16.3%;台中市10543棟,年減13.1%;台南市4188棟,年減39%;高雄市8000棟,年減23.3%。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3月的買賣移轉量較上月顯著回升,主要受春節後的交屋潮及去年第四季房貸撥款影響。然而,由於去年初房市處於熱期,基期較高,這使得當前的年減幅度顯得更加明顯。特別是台中市,因新案交屋潮的支撐,顯示出少數區域仍然正成長,成為六都中唯一單月對比前年年增的都會。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新北市和台南市的衰退幅度顯著。新北市近年重劃區的熱門區域因市場冷卻及建商減緩推案,交易量大幅下滑;台南市則因房價已提前反映漲幅,投資客離場,導致市場回歸理性,成交量大幅減少。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近期市場的冷淡情況與銀行放款有關,加上股市疲軟,使得購屋人心態冷靜,交易量顯示出顯著萎縮。
儘管整體市場表現疲弱,某些區域仍顯示出活力。住商不動產指出,即使在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仍有部分區域因具備優質區位及新案交屋潮而吸引買家關注,帶動交易量上升,如台北市南港區3月的移轉棟數達401棟,創下2007年來的最高紀錄,台中市的北屯區也有841棟的移轉量,為2022年以來的最高點。
2025.04.02 聯合報
房市329檔期來了 預售市場分化 建商搶客拚彈性付款
去年下半年預售屋市場急凍,信義代銷經理童莉婷今日表示,中央銀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導致預售市場降溫,市場分化明顯,特別是中南部受影響較大。而今年329檔期推案潮來臨,建商試圖透過集客效應吸引買氣,或許能和建商爭取彈性付款。
童莉婷指出,打炒房後,雙北因地段優勢和剛性需求,市場仍維持一定熱度,並未受到顯著影響;然而中南部地區,過去仰賴竹科和科技業投資客群的買盤,如今卻面臨嚴峻挑戰。她表示,部分重劃區甚至出現「一周僅成交一戶」的慘況,與過去「一天數戶」的盛況形成強烈對比。這種區域間的巨大落差,顯示房市在政策調整後的明顯分化。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預售屋市場旺季時月成交量達1.6萬件,下半年則驟降至5千件,在市場最慘淡的時候,甚至出現「來案場送外賣的人比看房的人還多」的情形,市場降溫幅度之大,可見央行政策的影響。
329檔期向來是房市兵家必爭之地,童莉婷指出,去年下半年建商推案態度轉趨保守,多選擇觀望,導致推案時程遞延至今年329檔期。北市南港、新北三重、桃園等精華區,更出現多個大型建案同步推出之現象,建商盼能藉此吸引買家目光,並透過「集客效應」擴大宣傳效果。
童莉婷建議,329檔期建案選擇眾多,買家可多方比較,並把握建商搶客機會,爭取早鳥優惠、低首付等方案。價格方面,雖然大幅讓利空間有限,但建商通常願意在付款方式上提供彈性,如低首付、訂金或簽約金優惠,以減輕買家負擔。此外,買家也可以爭取額外優惠,如家電或裝潢贈送,降低後續裝修成本。
2025.04.02 經濟日報
北市大都更牽動商圈變化 合庫總部旁都更案磁吸資產族置產
台北市心可開發素地飽和,不少建商積極攻向都更領域,其中成立35年的金朋建設,從桃園起以家,近年轉向台北市布局,更拿下基地面積約621坪的南京東路三段都更案,日前推出「金朋馥蓊」,據實價登錄,每坪最高單價達178萬元,代銷業者透露,儘管近期房市降溫,但在地段、品牌、產品三大條件到位下,仍吸引高資產族群置產。
隨著大都更時代在台北開花推進,大型企業總部大風吹,紛紛底定敦北4千5百米綠色廊道,繼「台塑敦北總部大樓」與「中華開發」、「合作金庫總部」外,緊接「富邦環亞大樓(現南京微風)」、元大金(2885)、上海商銀(5876)等陸續改建,累計近兩年至少14筆、約18萬建坪總部建造,相當三座以上「台北101」,創造史上規模最大總部回歸潮,也將牽動附近商圈的變化。
其中2017年首發以ESG永續溫柔回應敦北的合作金庫總部,高達74.26%綠覆率打造開放空間,新推案「金朋馥蓊」靜伴比鄰。金朋建設逾10年整合,以城市尺度來思考人與環境、生活三方關係,「全街廓思維」透過都市計畫細部變更,改變建築坐位、集中零散綠地,進而形成近400坪公園並主動認養,正名為敦復公園,與合庫綠帶連成一氣,成就敦北核心難得的5,000坪島嶼街廓,打開城市鄰里共享,在寸土寸金敦北,更顯「金朋馥蓊」大器謙讓尺度。
金朋建設總經理陳寶卿指出,「把房子蓋到最好,就是我的願景。」金朋建設雖然推案量不多,但秉持要把一個案子做到最好的理念,此次推出的「金朋馥蓊」整合逾12年,與48位私地主及瑠公水利會、合作金庫、國產署等機構協調,最終順利完成街廓整合。
陳寶卿透露,在都更整合過程中,大動作改變建築座向,並由雙棟改為單棟,只為了將零散綠地得以集中形成公園,改善鄰里環境,建築結構上,打造耐震6級鋼骨地標,嚴選與台北101同級結構鋼材SM570M全棟打造,更申請由第三方審核之國家級耐震標章,由於耐震標章取得須從設計到營造施工皆通過檢驗,過程十分不易,目前全台住宅僅60多棟獲認證。
至於近期房市概況,新聯陽實業總經理趙學維指出,川普效應影響全球經濟,關稅政策更引發通膨疑慮,觀察高資產族群近期有將資產配置轉向市中心不動產的動向,現階段購屋族相當注重地段、品牌及產品規劃,若以地段來看,蛋黃區在這一波影響最小,主要是條件成熟、剛需穩定,價格修正幅度也較小。
2025.04.02 經濟日報
3隻黑天鵝+1隻灰犀牛 李同榮:房市「邪惡第七循環」考驗來了
2025房市經過第1季價量俱疲的表現後,市場呈現出一片觀望與悲觀的氛圍,多方不得不承認2024年第4季就是七年來多頭結束的終點;而面對市場由多轉空的態勢,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提出警告,未來兩、三年內房市將面臨「三隻黑天鵝」加上「一隻巨大灰犀牛」的嚴重考驗。
李同榮指出,2025年房市面對的大考驗,「三隻黑天鵝」包括「建商資金動能被卡死」、「股匯市動盪不安」、「川普效應影響全球經濟」,而「一隻巨大灰犀牛」就是指「全球及兩岸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三隻黑天鵝中,首先,第一隻黑天鵝為「建商資金動能被卡死」;從2021年開始,央行祭出總共七波的限貸措施打房,前六波對大建商來講可謂不痛不癢,新青安效應激發更多建商購地搶照搶貸,限資只有逼死小建商,融資卻集中在大建商。
不過,李同榮表示,在央行施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後,並強化金檢次數、針對大小建商融資嚴格控管取代第八波打房,加上央行對建商餘屋貸款也採溯及既往嚴格控管措施,無論大小建商融資幾乎被卡死,在2025龎大交屋潮來臨之際,建商餘屋若不削價求售,就得面臨「資金動能被卡死」的嚴重考驗。
其次,第二隻黑天鵝就是「股匯市動盪不安」;李同榮認為,2024年第4季房市七年多頭結束、2025第1季房市轉空,有很多專家提出市場資金會流向股市。
李同榮指出,房市不好,資金是否會流入股市,需從三層次解讀,第一股市與房市是否有連動關係,第二市場資金流動、不會因房市不好就一定流入股市,第三2025經濟景氣趨緩。
李同榮解釋,首先股市與房市是否有連動關係,需視通常取決當時市場經濟的基本面、產業技術面、政策消息面三大層面做為綜合判斷;再者,市場資金流動,不會因房市不好就一定流入股市,主因當房市不好時,投資房市的游資會抽離,會不會流入股市,要看當時的股市基本面、技術面與消息面是否在上升趨勢線,若不是在上升趨勢線上,則游資也不會流入股市,而是會轉移至定存,流入超額儲蓄存款體系。
最後,李同榮表示,2025經濟景氣呈現趨緩格局,現階段房市不好,但股市出現高檔做頭現象,資金不會流入股市,若加上匯市動盪、新台幣貶值,反而促使外資從股市大量抽離;而近一個月股市波動下挫已經得到應驗證實,台股從一個月前23,000點下滑2,000多點,證明房市不好,資金也不一定會流入股市。
李同榮強調,按照過去經驗,在股匯市動盪不安的大環境中,若房市技術面處於下跌趨勢,房價跌勢就可能雪上加霜,因此「股匯市動盪不安」成為2025房市的第二隻黑天鵝;第三隻黑天鵝是「川普效應影響全球經濟」,導致台灣GDP成長力道不如預期、房市回升乏力。
李同榮分析,早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初,市場就預期川普會在「美國利益優先、保護主義抬頭」的前提下,大打關稅貿易戰,這種打破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架構,對全球經濟勢必帶來短線衝擊與長線隱憂,世界各國紛紛下調全年GDP,台灣經濟GDP增長也恐會蒙上陰影,若國內經濟基本面不佳,對下修中的房市景氣也會產生更不利影響。
李同榮表示,「全球與兩岸地緣政治」局勢動盪不安,將是未來房市最大的灰犀牛。
他指出,過去他明確預測2024房市轉空,2027則是處於下一波循環的初升段,但當前國內房市面臨「邪惡的第七循環」考驗,房價極可能會暴跌暴漲。而影響房價大幅震盪的關鍵,就是兩岸地緣政治,主因台灣在2027年恐將面對中共習近平政權是否穩固與台灣總統大選局勢如何演變的兩大變數,進而進入現實的攤牌時刻。
李同榮預言,「兩岸一定會有事,但最終會沒事」,市場雖有巨幅波動,但最終仍會回歸上升趨勢線上。
最後,李同榮指出,無論是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或兩岸地緣對峙加劇,都將成為未來兩、三年內的一隻灰犀牛,對台灣經濟與房市將產生巨大影響,但這隻灰犀牛的俯衝時刻,也可能是台灣危機入市、空前絕後的最佳關鍵時刻。
2025.04.02 聯合報
板橋府中「租金媲美北市精華區」 店面閒置多走向凋零
新北市板橋府中商圈自從知名美華泰遷移後,附近店面慢慢出現歇業潮,加上捷運1號出口旁都更,店面幾乎全收,往來女性甚至因昏暗感到不寒而慄,發展協會認為房東期望租金媲美北市精華區,與市場有落差。議員劉美芳盼市府在當地建立特色文化。
「新北市板橋區府中段472地號周邊公私有土地都市更新案」緊鄰府中、東門路,為當地人稱後站的捷運府中站一號出口處,該處為眾多通勤族公車轉搭捷運所在,一、兩年前娃娃機店及各式小吃齊聚,現在因即將都更走廊昏暗一片。
而中山路側前站部分,多年前美華泰遷走後,近年逐漸出現歇業潮,多處一樓精華店面大門深鎖,往日繁華榮景逐漸走向凋零。往日輝煌的板橋原宿,現在一樓也都是夾娃娃機等遊樂機台。
新北板橋區景觀發展協會榮譽理事劉朝翔表示,早期板橋車站還在府中時,當時高租金有其市場價值,但車站搬走後,由於許多房東也沒住在府中,不了解府中商圈的變化及行情,導致租金仍然媲美北市精華區的價格,使許多企業望之卻步,轉向北市發展。
新北市議員劉美芳表示,從多年前美華泰關門後至今未重新開張,府中地區逐漸走向蕭條,縣民大道將商圈切成兩半、店家的進貨問題,也導致市府有意推動的人行步道商圈計畫受阻。
她建議,市府應加速研擬如何串連捷運站與對面中山路人流,府中遊龍天橋佔地面積大卻使用率低應盡速拆除。府中雙城廣場雖腹地不大,但應塑造當地特色文化例如動漫展等氣息,讓年輕人願意多來走動。
新北經發局表示,市府透過府中雙城計畫重新塑造商圈環境,以城市品牌活動概念將府中萬聖節擴大成為期1個月,並打造府中情人節議題活動,吸引青年族群前往,截至2024年底創造超過1800萬商機。府中商圈近年也吸引日本壽司店等國際品牌近駐府中。
經發局表示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商圈輔導、氛圍營造方式,打造府中商圈專屬文化,吸引更多民眾前往,進而帶動商家進駐,活絡商圈經濟。
2025.04.02 聯合報
購屋買「高樓層」溢價很多? 內行曝看法:3優點回不去了
買房的眉角很多,除了格局要考量外,樓層、交通方便度、車位都是一大考量。不過日前有網友表示,他發現同個建案,低樓層不見得比高樓層賣得還慢,讓他好奇「高樓層價格比低樓層貴,是合理的嗎?」對此,有網友表示,高樓層蚊蟲少、噪音少,又不會有油煙味」。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他覺得樓層高低各有優缺點,不至於價錢會有落差,指出「同個建案均一價,低樓層不見得比高樓層賣得更慢,感覺是年輕人喜歡高樓層,長輩喜歡熱鬧,所以低樓層進出方便」。
原PO表示,雖然自己喜歡低樓層,但因為投資考量所以買了16樓的高樓層物件,「打算先住幾年,找機會脫手換屋」。原PO接著提到,因為購買的物件是預售屋,尚未實際入住,好奇住過高樓層過來人的居住經驗。
文章曝光後,有網友喜歡高樓層,認為售價高合理「低樓層一樣要等電梯,哪有進出方便?」、「市場價格就是高樓層貴,當然是合理的」、「高樓層蚊蟲少、比較安靜,感覺也沒這麼潮濕」、「低樓層噪音大又有店家的油煙,除非是面中庭又沒有店面的低樓層」、「高樓層價格高合理啊,低樓層光噪音、蚊蟲、樓上來的垃圾,抗性就多」、「住過高樓層看景觀就回不去了」、「高樓層通常會安靜很多,尤其是在所謂生活機能好地段更明顯」。
也有人認同原PO喜歡低樓層的想法「地震的時候高樓層比較恐怖」、「我會看該案主要價值,例如如果是因為地點買,那我會偏好低樓層面內」、「高樓有防火門問題,和建商直接不給明火問題」、「高樓層不用地震,颱風來就搖滾區了,連馬桶水都能搖的很明顯」。
2025.04.02 工商時報
全台第3個 桃園住都中心揭牌 迎接大都更時代
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1日正式揭牌,宣告桃園都市更新服務正式邁入新階段。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桃園市是繼台北市與新北市後,全台第三個成立住都中心的縣市,預期將大幅提升市府在都市更新方面的整體服務能量,桃市府也將與中央合作推動「都更推動師」培訓計畫,培育地方都市更新人才。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表示,「桃園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的成立,將使桃園市成為全國第三個成立住都中心的縣市,未來將可提升桃園市整體公辦都更服務量能;國土署說明,中央於去年透過都市更新基金補助桃園市政府成立都市更新專案辦公室,推動防災都更、受理民眾申請公辦都更、培訓都更推動師等工作。
國土管理署指出,藉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公辦都更作業,能為在地提供更多元空間服務需求,包含社會住宅、長照服務、公益設施等,滿足不同族群居住及各項生活所需服務。同時,公部門的投入能讓都更程序更為透明,並符合公平公開原則,不僅能兼顧地主使用需求、保障更新權益價值,也能讓都市更新提升土地效益,帶動都市整體發展,實現安居樂業願景。
桃園市政府表示,目前桃園市已規劃46處社會住宅、共11,534戶,其中14處已完工,7處興建中,將持續加快腳步,確保2030年前達成1萬戶社住目標。此外,在妥善規劃青埔、龜山等快速發展地區的同時,也將優化桃園與中壢老城區居住環境,積極推動都更確保老舊社區建築安全。
2025.04.02 工商時報
Q1 土地交易金額維持高水準 「這數據」歷年罕見
戴德梁行1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土地市場成交金額,在建商大舉購地下,單季達561億元,戴德梁行表示,儘管中央銀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尚無鬆綁跡象,但建商持續購地的態勢,並未因房市交易低迷而停手,首季成交量維持在近五年單季均量的高水準,並超越近十年單季均量,且排名前五大土地交易案金額均跨越30億元門檻,為歷年罕見。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分析,從前二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五大房仲交易量、銀行抵押貸款、新青安貸款申請與撥款等四項指標來觀察,都呈現房市交易量已明顯下滑。反觀土地市場,與住宅市場低迷,呈現兩極,相對熱絡,單季達561億元;其中民間購地約459億元,公部門標案約近百億元。
楊長達指出,排名前十大成交案總金額就占單季的66%之多,遠高於以往的40%~50%水準。其中排名前五大土地成交案,交易金額全都突破30億元門檻,顯示建商在今年的購地策略更著重土地規模,且高總價並未壓抑交易單價。
綜觀排名前十大土地成交案,以遠雄建設以136億元買下高雄美術館園區住宅用地,金額最高,不僅刷新南台灣土地交易金額紀錄,其每坪容積單價達53萬元,也創下高雄新高。
另外台中西屯區文商段土地以近38億元成交,單價達每坪368萬元,創下水湳經貿園區土地單價新高。
楊長達分析,第一季以來房市受限貸政策壓抑,但大型開發商對具發展潛力地段的信心未減,反映在高總價、高單價土地交易持續推升的現象上。戴德梁行指出,現階段建商仍積極卡位優質土地,主要是將目前市場的交易量縮減視為短期現象,並利用此時機進行中長期開發布局。
戴德梁行認為,當前購屋人多選擇觀望等待,期望未來價格回檔或政策鬆綁再進場。在此氛圍下,建商亦多暫緩推案節奏,並將資金轉投中長期開發潛力地段,以降低資金閒置成本並為未來布局鋪路。展望房市後續走勢,仍將受到整體經濟環境、政策變化與公共建設進程等因素影響。
2025.04.02 工商時報
南台中豐樂生活圈 建商推案新寵
擁有八期、13期、單元四等三大熱門重劃區的南台中掀共伴效應,位於三大重劃區周邊的南屯區「豐樂生活圈」,受惠於生活機能完熟與地段優勢,吸引國泰、順天、鉅虹、惠宇、麗晨等開發商插旗,成為上半年南台中的推案熱區,尤其是八期推案熱度持續不墜。
住商不動產七期南屯店協理黃盟翔分析,八期可供開發的素地已低於10%,近三年成屋交易量年均不到百戶,屋主普遍惜售,市場偶有釋出多為家族資產配置調整。以去年為例,八期成屋平均去化天數僅28天,較台中全市銷售速度快1.6倍,買方遇到品牌建商的物件更是果斷出手。
其中,麗晨建設預計第二季推出「豐業段案」,是八期近期少見較具規模的預售新案,基地位在文心南五路、永春東二路口,籌備階段已接獲區域客高度詢問;而八期已進場的「寶樺境溪行」預售新案,實登揭露最高成交單價站上7字頭;緊鄰八期的單元四重劃區,包括順天、喬立等開發商都有土地庫存,市場推估單價從7字頭起跳。
同樣鄰近八期的13期重劃區,甫進場的順天「MR.L」市場預期將再創區域新高價;國泰建設「昌明段案」預計第二季進場;鉅虹建設在13期與周邊手握逾2萬坪土地,已陸續推出「天蒔」與「天麗」雙建案,單價穩站7字頭,「昌明段案」預計近期推出;13期後續還有惠宇、漢宇、沅林、登陽、坤悅等建商均已布局土地、伺機推案。
大家房屋企研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13期、單元四因土地儲備豐沛,吸引建商長期布局,13期已邁入十年育成期、單元四則剛起步,未來房價堆疊空間可期,預估今年區域推案量將突破百億大關,帶動南台中房市進入新紀元!尤其是八期預售新案,由於供給量僅占三大重劃區總推案量約15%,案量相對稀少,也讓成屋與預售的關注度相對高。
2025.04.02 中證網
雅居樂2024年淨虧損175.39億元
3月31日晚間,雅居樂集團披露2024年業績公告。2024年,雅居樂集團淨虧損為175.39億元,較2023年的淨虧損127.77億元上升37.3%;房地產項目預售金額合計為155.1億元,同比下降65.8%。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無法對雅居樂集團的綜合財務報表發表意見。
淨虧損大幅上升
根據公告,2024年,雅居樂集團整體營業額為433.46億元;整體毛虧損額為5.21億元,毛虧損率為1.2%;淨虧損及股東應占虧損分別為175.39億元及172.16億元,2023年淨虧損和股東應占虧損分別為127.77億元和138.01億元。
雅居樂集團表示,2024年虧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出售附屬公司、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錄得虧損;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減值以及所得稅開支大幅上升。
公告還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房地產項目的預售金額合計為155.1億元,同比下降65.8%,對應預售建築面積為116.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1.8%;預售均價為每平方米13359元,同比下降10.4%。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雅居樂集團最新發佈的業績公告,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表示,無法對其綜合財務報表發表意見。由於與持續經營有關的多項不確定因素的潛在相互作用及其對綜合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累積影響,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不可能對該等綜合財務報表形成意見。
將繼續尋求機會出售資產
受房地產項目銷售放緩等不利因素影響,在淨虧損大幅上升的同時,雅居樂集團現金流壓力加劇,淨負債比率進一步上升。雅居樂集團表示,集團流動性有進一步壓力。
根據公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雅居樂集團的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為71.89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為42.31億元及有限制現金為29.58億元。截至報告期末,雅居樂集團淨負債比率為103.6%,較2023年12月31日上升37.8個百分點。
雅居樂集團董事會主席兼總裁陳卓林在業績公告中稱,集團會積極做好債務管理,持續推進與境外債權人之間的建設性洽商,制定當前境外債務狀況的整體合理解決方案,力求改善資產負債狀況,促使集團穩步回歸健康發展軌道,保障未來可持續經營。
業績公告顯示,2024年雅居樂集團錄得175.39億元的淨虧損。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團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包括有限制現金)為71.89億元及短期借款為383.27億元。
雅居樂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令集團持續經營的能力重大存疑。集團已委任財務顧問,以協助其重組境外借款,在實際可行情況下儘快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其正與多家金融機構就重續若干借款進行磋商。雅居樂集團還表示,將繼續採取措施加速去化和回款。此外,集團還將繼續尋求機會出售其資產。
雅居樂集團還表示,能否實現上述計畫及措施仍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集團能否持續經營取決於以下事項:成功並適時完成重組集團的違約借款,且集團能夠繼續遵守各貸款重組協議草擬本中的條款及條件;成功與現有貸款人就違約借款及交叉違約借款進行磋商並達成協議,不對集團採取任何行動以行使其要求即時支付該等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權利;成功與貸款人就重續或延期償還集團的銀行及其他借款進行磋商等。
2025.04.02 澎湃
成都:2025年計畫新增商品住房用地供應9,000畝,供應商品住房12萬套
4月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於印發《成都市2025年住房發展年度計畫》的通知。
計畫要求商品住房供需總體平衡。主動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促進供需總量總體平衡,2025年計畫新增商品住房用地供應9000畝,供應商品住房12萬套,約1560萬平方米。
計畫要求持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完善“公租房兜底,租賃補貼減負,保障性租賃住房過渡,人才公寓引才,保障性住房安居”的梯度化保障體系。2025年續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於7000套(間);新增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萬套(間),積極推廣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一張床”供給模式;發放租賃補貼9000戶;供應人才公寓8000套。
計畫要求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積極適應市場供求關係變化新形勢,用好用活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升品質,充分發掘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潛力,重構房地產供需新平衡。
要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加快推動《成都市城市更新條例》立法工作,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及實施細則,形成城市更新政策合力。強化項目包裝策劃,持續推進老舊社區改造提升395個、城中村改造63個,更新片區27個,促進人居環境持續提升。要加快提升居住品質。
要強化標準引領,面向新建住宅和既有更新等不同情況,針對商品房、保障房等不同類型,分類形成我市“好房子”建設標準,助力推動“好房子”建設。加快推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BIM(建築資訊模型)技術、智慧家居系統的應用,提升“好房子”的安全性、功能性、舒適性、低碳綠色和智慧智慧。
2025.04.02 澎湃
綠城中國:專案減值會根據情況調整,“杭州市場確實很熱,超出想像了”
3月31日,綠城中國(03900.HK)召開2024年業績溝通會,董事會主席劉成雲、行政總裁郭佳峰、執行總裁耿忠強、副總裁李駿等出席會議。
對於股東應占利潤同比降幅接近50%,耿忠強表示利潤階段性承壓;關於近50億元的計提減值,耿忠強坦言這個問題繞不過去;對於近期杭州地王頻出,郭佳峰直言“杭州市場確實很熱,超出想像了”。
去年股東應占利潤同比降48.79%,今年利潤指標仍面臨壓力
期內,公司實現收入1585.46億元,同比增加20.67%。其中,物業銷售收入1205.80億元,結轉收入的物業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23145元,同比增加18.96%。
利潤方面,期內,綠城中國的毛利為202.25億元,同比增加18.46%;毛利率為12.76%,較上年同期的12.99%下降0.23個百分點。股東應占利潤為15.96億元,同比下降48.79%,主要是根據市場環境變化,計提若干資產的減值及公平值變動損失淨額合計49.17億元。
對於利潤,耿忠強表示,受行業整體大環境的影響,公司的利潤階段性承壓,公司也在持續努力,通過成本費用的精細化管控來提質增效。
耿忠強同時表示,計提若干資產的減值及公平值變動損失49.17億元,同比增長141.6%。其中,存貨減值39.25億元,往來款減值9.5億元,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部分業態銷售價格不及預期。
對於存貨減值,耿忠強坦言,這個問題繞不過去,我也相信存貨減值對於當下每一家房企都很難繞開。公司也充分認識到存貨減值的大小,對於現金流的修復、利潤的修復有重大的影響,所以公司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
耿忠強介紹,來自項目超49億元的減值,幾乎全部來自2021年及之前獲取的項目。接下來,這些專案是否需要進一步計提或者沖回,公司會根據市場情況予以及時的調整。
郭佳峰表示,去年,公司結合市場形勢、行業的動態,特別是新規產品的不斷出現,導致這些老產品的競爭力快速減弱,公司把存量去化作為重中之重去抓。李駿介紹,整個2024年,全公司重難點庫存去化實現了422億元(銷售額)。
耿忠強同時表示,近幾年,公司的新增投資平均淨利率都接近雙位數,並且基本上都已經兌現,但是公司2021年之前獲取的專案還有一定量的存貨在不斷結轉。2025年公司整體收入相對穩定,受整體市場環境和收入結轉結構的影響,以及重難點庫存去化的影響,今年的利潤指標仍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但可以明確地說基本處於底部。
自投專案衝擊1600億元的銷售目標
銷售方面,2024年綠城中國實現銷售額2768億元。其中,自投項目銷售額為1718億元,代建項目銷售額為1050億元。2024年全年自投板塊首開項目去化率約82%。
關於銷售目標,李駿介紹,自投項目銷售有望衝擊1600億元,爭取同比降幅控制在10%範圍內。具體來看,期末,公司的存量專案未售貨值大概2800億元,2025年的可售貨值約2000億元,預計能夠完成1250億元的銷售額,轉化率在42%~45%之間,全力衝擊45%。
李駿介紹,經過對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拿地計畫的鋪排,預計可轉化銷售額超過300億元。代建板塊預計全年還是維持在1000億元左右,和2024年基本持平。
李駿表示, 2025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有望能夠迎來一個相對良好的開局,可能是全年止跌回穩的開端。公司也觀察到,比如杭州、深圳、成都等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回暖跡象;成交基本穩住了,1-2月的市場供給下降約25%,但成交比去年同期還增加1%。
對於綠城自身的銷售,劉成雲表示,綠城會更加關注權益銷售和存量的去化。面對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市場,公司將靈活調整銷售策略,即時調整銷售規模以及其他經營指標,保障公司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對於市場預期,劉成雲表示,房地產市場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經歷了近4年的深度調整,2025年開年以來,行業內出現了很多積極的市場信號,疊加國家政策層面的持續加力,我們認為行業已經進入止跌回穩的階段。
劉成雲介紹,各個城市止跌回穩的週期不同步,一二線城市比三四線城市率先企穩,二線城市企穩也存在分化,比如說杭州、成都這些城市表現是比別的二線城市優秀的。
有城市麵粉比麵包貴,出現局部過熱的現象
土地儲備方面,期內,綠城中國新增專案42個,總建築面積約418萬平方米,本集團承擔成本約484億元,平均樓面價約每平方米14383元,預計新增貨值達1088億元。北京上海杭州三個城市全年新增貨值553億元,年內實現銷售轉化約325億元。
截至2024年底,綠城中國共有土地儲備項目146個(包括在建及待建),總建築面積約為2747萬平方米。其中權益總建築面積約為1785萬平方米,地上權益可售面積約為1180萬平方米;平均樓面地價每平方米約7901元。
關於綠城中國獲取土地的策略,郭佳峰表示,不會一味地提高銷售價格,對於明顯過熱的地塊,始終保持理性,不會為了拿地而大幅地放鬆投資標準。近期公司參拍了北京、杭州等地的部分地塊,沒有拿到,主要是因為已經超過了公司的理性授權地價。
郭佳峰稱,去年10月下旬開始,一些國央企參與積極,部分土地競買非常激烈,有些地方土地樓面價甚至已經高出原先的住宅限價,麵粉比麵包貴,出現局部過熱的現象。郭佳峰透露,這些大國央企參與的競爭激烈的高價土地,綠城會避開的。
郭佳峰介紹,綠城在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外,會持續關注浙江省內三四線城市的投資機會。“去年這些(三四線城市的)項目的拍地過程中是見不到國央企的,因為他們的策略都在大城市核心區塊,但是今年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都來競爭了,他們看到了我們這些項目獲利頗豐,所以也忍不住跟我們一起來競爭。”
對於整體土地市場,郭佳峰介紹,當前土地市場回暖比較明顯,房地產市場是否迎來反轉,有待觀察。郭佳峰稱,房地產的回暖,涉及多個方面的因素,目前的這種好局面,“我認為是一定時間裡、階段性的、地域性的、局部的現象,我們會很謹慎地迎接和應對。”
“杭州市場確實很熱,超出我們的想像了”
杭州是綠城的大本營。去年,綠城約45%的銷售額來自杭州,目前綠城在杭州的存貨超500億元。
“杭州市場確實很熱,超出我們的想像了”,郭佳峰如此評價當下的杭州土地市場。郭佳峰表示,杭州是限購、限價取消比較晚的城市,此前有些有購房需求的人不具備購房資格;或者有些具備購房資格又有購房需求的購房者因為搖號的中簽率低,而買不到房;限價時的房子品質和戶型未能跟市場匹配。雙限放開之後,這些被積壓的需求得以釋放。
幾個共同原因導致了局部出現的特殊產品高熱現象,郭佳峰表示,浙江省的購買力會比較大,這種現象會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年或者一年半;同時,因為杭州“六小龍”等概念還吸引了一些外省的客戶,綠城的有些產品中外省客戶占一定比例,這也說明省外購房者對杭州房產的看好;杭州每年還有20萬左右的新增人口,這些綜合因素使得整個市場比較好。
對於杭州土地市場的高熱,郭佳峰還給出了另一個原因,政府調整供地節奏。郭佳峰表示,自己從杭州相關政府部門瞭解到,杭州今年的推地規模與去年相同,但全年70%左右的土地會放在上半年推出。
這樣的節奏,大家都會擔心上半年不拿,下半年拿不到,推地量少競爭或許會更加激烈,郭佳峰分析房企積極競拍的心態說到。
熱度僅局限於部分區域,市場仍是分化的。郭佳峰表示,一方面,大的央國企對杭州市場非常看好,這一波土地競買競爭非常激烈;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杭州一些周邊的剛需盤去化,並沒有跟高端盤一樣高歌猛進,沒有出現同頻的現象。
如何應對當下的市場,郭佳峰稱,“近期杭州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地王成交背景下,已經沒有綠城的身影,我們有點害怕。在杭州雙限取消前後,公司獲取的專案兌現都非常好的,都比投決會的要求高一些。”“杭州是我們的大本營,去年公司約45%的銷售份額來自杭州,目前公司在手的來自杭州的存貨大概有500多億元,只有一兩個剛拿的項目可能有些不確定,其他的都是非常確定的,所以綠城在杭州總體的盤面是非常健康,非常有底氣的。”
2025.04.02 澎湃
佳兆業:2024年收入115.61億元,累計交付25個項目超萬套房源
3月31日,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1638.HK)發佈2024年度業績公告。資料顯示,2024年,佳兆業實現收入約115.61億元,同比下降55.8%;實現毛利約2.38億元,同比下降86%;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為285.31億元。
年報顯示,2024年,佳兆業累計合約銷售權益金額約人民幣67.57億元,同比減少47.2%。報告期內,佳兆業分別在深圳、廣州、北京、重慶、長沙、汕頭、洛陽等多個城市,累計交付25個項目超萬套房源。
在土地儲備方面,截至2024年末,佳兆業在全國48個城市合共擁有172個房地產項目,土地儲備為2231萬平方米;其中大灣區土地儲備約1354萬平方米,占佳兆業整體土地儲備的61%。在大灣區城市中,深圳及廣州作為佳兆業多年來深耕的重點市場,土地儲備占比達大灣區市場的41%。
截至2024年末,佳兆業的現金及銀行存款帳面值約為23.904億元,較2023年12月31日減少29.7%。於2024年12月31日,佳兆業的總借款約為1350.74億元,其中約人民幣1180.78億元須按要求或於一年內償還。
佳兆業方面提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穩住樓市股市”,傳遞穩樓市決心。佳兆業集團將堅定落實“保交樓、保品質、保穩定”政策部署,將政策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提速盤活核心資產,加快重點城更專案建設取得新突破;推進債務重組方案落地,優化中長期資本結構;更好適應行業發展新形勢,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推進經營企穩回升,蓄力探尋可持續性的發展道路。
境外債務重組方面,佳兆業集團在年報中表示,過去幾年,本集團及其財務和法律顧問一直積極與債權人小組及其顧問進行溝通,制定雙方同意的整體債務重組計畫。境內債務方面,本集團積極洽談融資展期及降本降息,融資成本較2023年底持續下降,並有多個白名單專案獲得貸款投放。未來將依託于大灣區土儲及城市更新領域核心優勢,持續探索創新化債模式,推動境內外債務重組。
從最新的進展而言,近日,佳兆業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獲得香港高等法院、開曼群島大法院批准。佳兆業方面表示,境外債務重組的成功將帶動經營基本面全面好轉,境外公開市場減輕剛性還債壓力,化債也帶動權益資本增加,顯著修復資產負債表,為集團後續保交付工作帶來有力保障,為經營恢復企穩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截至發稿,佳兆業報0.185港元/股,漲幅2.21%。
2025.04.02 澎湃
上海第四批擬出讓宅地:四宗地塊出讓面積超10萬平方米,4月上旬發出讓公告
近期,上海擬出讓四宗優質地塊。
3月31日,上海市土地市場發佈2025年第四批次擬出讓的住宅用地清單,四宗地塊均採取掛牌方式出讓,出讓總面積10.11萬平方米,4月上旬發佈出讓公告,5月上中旬開始組織交易活動。
本次擬出讓地塊涉及虹口、楊浦、松江和青浦四個區。其中,虹口區地塊位於內環線內,周邊地價剛創新高;楊浦區地塊位於中內環之間,位置優越,高區可觀黃浦江;另外兩宗則位於外環外。
虹口區地塊:相鄰地塊樓板價每平米超9萬元
虹口區四川社區C080101單元hk196-08地塊、hk196-06地塊規劃為普通商品房、商業、文化用地,出讓面積為1.03萬平方米。其中,hk196-08地塊為普通商品房用地,hk196-06地塊規劃為商業和文化用地。
據上海市虹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3月21日發佈的C080101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hk195、hk196街坊局部調整初步成果的補充公示,hk196-06用地面積6582平方米,容積率為1.39,建築高度12米;hk196-08用地面積3708平方米,容積率6.2,建築高度100米,地塊含商業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北側設置沿街商業。
去年以來,虹口區的宅地樓板價屢創新高。
與擬出讓地塊臨近的虹口區嘉興社區C080301單元hk191A-03地塊於2024年11月成交,競得人為華潤置地旗下的上海煦臻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成交總價為51.3608億元,成交樓面單價92934元/平方米,溢價率11.97%。該地塊規劃為四幢高層建築,目前尚未開盤。
今年2月20日,上海2025年首批集中出讓的虹口區C080302單元hk329-11地塊,吸引五位競買人參與競拍,中國金茂與新加坡房企慶隆組成的聯合體經過184輪競價,以89.6435億元的總價競得,溢價率38.20%,成交樓板價約117474元/平方米。
據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去年7月公佈的《虹口區2025—2026年土地專項準備滾動計畫地塊基本情況表》,今明兩年,虹口區儲備推出的地塊合計19宗,涉及曲陽路街道、廣中路街道、北外灘街道、四川北路街道等,土地面積合計15.96萬平方米。
楊浦區地塊高區可看黃浦江,周邊新房售價超12萬元/平方米
楊浦區定海社區N090602單元L4-02地塊規劃為普通商品房用地;東至L4-11規劃街坊通道,南至L4-11規劃街坊通道,西至定海路,北至L4-10規劃綠地;出讓面積為2.12萬平方米,容積率2.5。
與該地塊一路之隔的東外灘1號社區,建成於2012年,去年的成交價格約91532元/平方米;與擬出讓地塊相距約一千米的縵雲上海,2024年9月後推出的房源均價122000元/平方米,戶型191-330平方米,總價2100萬元起。
據好地網上海的消息,擬出讓地塊基礎教育設施包括:平涼路第三小學、東遼陽中學、上海市第二十五中學,以及規劃復旦國際學校;醫療衛生包括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大型公共空間包括波陽公園、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復興島公園、油酷藝術公園;文化體育設施包括上海市總工會滬東工人文化宮、白洋澱足球場館;大型商業包括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超極合生匯(在建)。
兩宗地塊位於外環外
松江區SJC10006單元C03A-04號地塊位於松江區中山街道,規劃為普通商品房用地;地塊東至茸吉路,南至河道,西至河道,北至規劃路;出讓面積4.25萬平方米,容積率2.3。
據上海市松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發佈的《上海市松江區中山街道SJC1-0032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09、10街坊、SJC1-0006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C03、C04街坊局部調整》草案的補充公告,C03A-04地塊增設1處公共空間1500平方米,公共服務配套增設1處日間照料中心200平方米、1處老年活動室200平方米、1處養育託管點360平方米、1處生活服務點100平方米。C03A-04地塊以50米為基準高度,沿茸興路、茸盛路局部設置60米。
另一宗位於外環外的地塊是青浦區QPS5-0001單元36b-01地塊,為普通商品房用地;地塊東至綠地,南至東長涇路,西至福店路,北至迅達路;出讓面積2.71萬平方米,容積率2。
該地塊周邊道路交通有周邊道路有崧澤大道、崧澤高架、北青公路、趙重公路等;基礎教育包括九年一貫制上海師範大學附屬青浦實驗學校、重固小學、重固幼稚園、壽豐幼稚園等;醫療衛生包括重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紅十字護理醫院等;大型公共空間包括文心公園、河涇公園等;文化體育設施包括重固鎮體育公園、重固綜合體育場、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2025.04.02 澎湃
層高不低於3米,超4層要設電梯!“好房子”新標5月施行:多地已先行制定新標準
3月3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發佈國家標準《住宅專案規範》的公告。新規範以住宅專案整體為物件,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為目標,在規模、佈局、功能、性能和關鍵技術措施等方面,對住宅項目的建設、使用和維護作出規定。新規範將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
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指出,近年來,中央及各部委多次提到“好房子”建設導向,今年“好房子”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好房子建設提速有助於住宅產品反覆運算升級,以優質供給促進市場止跌回穩。早在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近期,住房城鄉建設部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修訂《住宅專案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此前2019-2022年,住建部曾先後三次發佈《住宅專案規範》(徵求意見稿),此次《住宅專案規範》正式發佈,對住宅專案提出底線要求,有助於以更高標準推動住宅品質全面升級。
新規有哪些看點?層高不低於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
此次新規亮點頗多。新規範規定了新建住宅建築層高不低於3米,4層及以上住宅設置電梯;提高了牆體和樓板隔聲性能;提高了戶門、衛生間門的通行淨寬;提高了陽臺等臨空處欄杆高度;要求公共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到公共空間和電梯轎廂內;要求空調室外機安裝在專用平臺;規定了不同氣候區供暖、空調設施設置要求等。
其中,“住宅層高調至3米”的技術標準,住建部在此前兩會期間已有所披露。根據最新規範,住宅層高由現行版本規定的宜為2.8米提升至不低於3.0米,臥室/起居室淨高由不低於2.4米提升至不低於2.6米。
中指研究院報告提到,隨著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對居住舒適度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通過加裝隔聲板來提升房屋隔音降噪性能,或者通過安裝新風系統、中央空調、地暖等建築設備來提升居住品質,而此次層高標準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居住空間的適應性。同時,層高提升後,可以擴大陽臺窗戶面積,改善室內採光和通風效果。此外,消費者在裝修設計上也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滿足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及幸福感。
值得關注的是,在“好房子”建設導向的推動下,2024年以來,多省市已先行調整層高地方標準,新標準的要求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如《江蘇省改善型住宅設計與建造導則》規定,改善型住宅的層高不應小於3.1米,設有地暖、管道式新風或集中式中央空調系統的改善型住宅層高不應小於3.15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質提升設計指引(試行)》提出,住宅淨高不應小於3.10米;《河南省好房子設計與建造技術導則》明確住宅層高不應小於3.1米。
電梯設置方面,新版《住宅專案規範》降低了電梯設置的樓層要求,從原規定“七層及以上需設電梯”調整為“四層及以上需設電梯”。業內認為,這一規定進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性,解決低層住宅(如多層、小高層)老年人、行動不便者通行問題。此外,2011版規範雖然要求設置擔架電梯,但未明確擔架電梯的尺寸,且各地城市的標準也不相同,2025年新規統一了電梯轎廂尺寸,一方面便於電梯的設計、生產與維護,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確保擔架等救援設施進入電梯,提升了應急救援能力,讓居住更加安全。另外,對於12層及以上住宅的電梯數量,也由原版“每棟樓不少於兩台”調整為“每個住宅單元不少於兩台”。
新規對房地產市場將有哪些影響?
“新標準的發佈,最大的影響就是激發大家改善住房的願望,促進換房需求。”李宇嘉點評道。
李宇嘉指出,2023年以來,新建商品房市場已經是改善型需求主導了,但符合改善需求的房源比較少。現在新的標準發佈以後,相當於把住房消費的底線標準拉高了,好產品供給出來以後,會產生示範效應,從而帶動換房,包括本不打算換房的人群,也因為看到了綜合品質更高,但價格更適宜的新房產品,從而驅動改善居住。同時,也讓市場上的產品供給更加多元,可供大家選擇。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新規將拉動“置換-二手房流轉-新房去庫存”鏈條。近兩年,改善型需求占比明顯提升,新規實施後,品質新房供給增加,推動“以舊換新”熱潮。
李宇嘉認為,換房需求釋放出來以後,會帶動二手房掛牌,這對於新市民、年輕人上車是有幫助的。畢竟很多二手房單價低、總價低,這是他們實現住房的一個可行的、低成本路徑。上車以後,由於住房消費成本低,不影響生活消費,更有動力在未來改善住房,購置高品質的好房子,從而帶動構建先租後買、先小後大,先上車後改善,逐步提升居住福利的梯度購房消費模式,這是我國房地產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也是房地產的新模式。
新規的發佈也引發了市場對存量在售專案是否會受到衝擊的擔憂。李宇嘉認為,從2023年開始,剛需大多數轉向二手住房和租賃居住,新房市場主要面向改善型住房需求。近年來,新房市場供給的專案,基本上開始向配套完善、品質優越、服務良好、功能先進的“好房子”靠攏。很多改善型產品,特別是一些低密度的專案,已經開始試行3米層高了,已經在層高、隔聲、降噪、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服務一老一小等方面的配套設施方面做了很大的投入,甚至開始“內卷式”競爭了。
其認為,新規是底線指標,即將住房建築標準拔高了,對所有買新房的人群都利好,而市場上已經面市的改善型住房,開發商競爭或“內卷”的是上限指標或高限指標,即已經超越了底線指標,所以影響並不是很大。
曹晶晶提到,對房企而言,層高提升等技術標準讓房企有了更大的產品創新空間,推動專案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但住宅層高標準提升後,建築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對房企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有地產行業人士表示,隨著新規落地,將倒逼房企從“成本博弈”轉向“品質競爭”,而對於購房者而言,也更樂意為品質住宅買單。
2025.04.02 澎湃
金科股份:重整計畫(草案)已獲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
3月31日,金科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T金科,000656.SZ)發佈關於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第二次債權人會議表決進展公告。
公告顯示,《金科股份重整計畫(草案)》已獲出資人組、有財產擔保組、職工債權組、稅款債權組、普通債權組表決通過,債權人同意金額的比例分別為99.80%、99.78%、97.62%、100%及78.7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八十四條、第八十五條、第八十六條等相關規定,《金科股份重整計畫》獲表決通過。
根據公告內容,由於重慶金科的普通債權組主要為金融機構債權人,部分債權人正在履行內部程式,待履行完內部決策程式後方可投票表決。根據《企業破產法》第八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債務人將與普通債權組債權人進行協商,將《重慶金科重整計畫(草案)》表決時間延長至2025年5月10日18時止;另外,重慶金科的《關於設立債權人委員會相關事項的議案》已獲表決通過,也就是說三峽銀行、西藏信託、浙金信託等7名債權人代表將組成重慶金科債權人委員會,代表全體債權人行使監督權利。
引戰方面,金科股份已引入上海品器聯合體、中國長城資產、四川發展證券基金三家產業投資人,同時,完成與20餘家財務投資人的滿額簽約,合計投資26.28億元。作為牽頭產投方,上海品器聯合體還承諾提供不少於7.5億元流動資金借款。在全部重整投資人中,國有背景的投資金額占比37%。
截至目前,所有重整投資人均已全部足額繳納的第一期履約保證金,其中部分投資人超比例繳款。
2025.04.02 澎湃
郭廣昌:重資產還會進一步退出,未來5年希望能達到100億左右的產業運營利潤
“虧損總不是個好事。所以我們管理層還要繼續努力,未來一定要保持公司的持續穩定的增長。”4月1日,復星國際有限公司(復星國際,00656.HK)董事長郭廣昌在補充回答關於2024財年淨利潤虧損的問題時表示。
3月30日,復星國際披露2024年業績。財務資料顯示,報告期內,復星國際總收入約1921.4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3.06%;歸母淨虧損約43.49億元,上年同期歸母淨利潤約13.8億元。
復星國際指出,歸母淨虧損主要因報告期內一次性非現金的帳面虧損所致。若剔除重大一次性影響,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約7.5億元,主要由於集團部分核心企業利潤較2023年有所下降。
此前的3月28日,復星國際在業績預告中指出,2024財政年度預計的歸母淨虧損主要由於調整了2024年底所投資的菜鳥項目的帳面價值所致。集團於菜鳥的累計出資約15億元,截至2024年底歷史累計退出已回籠約44億元,實現內部收益率(IRR)約34%。2024年度內,阿裡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阿裡巴巴集團)出於對菜鳥業務的進一步調整需要,以每股0.62美元的價格回購菜鳥少數股東持有的菜鳥股份,由此,復星國際所持有的菜鳥專案的帳面價值可能需要按照每股0.62美元的回購價格進行調整,從而將對公司2024年財務報表產生一次性非現金帳面損失約51億元。
“菜鳥這個事還是要感謝阿裡和菜鳥團隊,因為實際上投資回報率是很好的,15億元的投資現在已經回報了44億元了,我們應該感謝菜鳥和阿裡的團隊,他們做了非常優秀的工作,包括復星本身也是跟菜鳥一起成長。”郭廣昌在業績會上表示,“菜鳥我們不能說只是一個投資,其實我們是2013年一起參與的創始投資。”
另一方面,郭廣昌表示,公司還是注重創新,注重非常有成長潛力的企業和產品。
“我們有進有退,退的是重資產非核心業務,進的是我們的未來有巨大想像力和成長空間的創新產品、創新的產業。”郭廣昌指出,“我們繼續去掉重資產,不是說重資產不好,按照現在中國重資產的回報率有5%左右,是非常優秀的,但很難復製。我們本質上要把更多的資本用於創新,但是重資產還會進一步退出。我們現在一年50億元左右的產業運營利潤,未來5年我們希望能達到100億元左右的產業運營利潤。”
“我們做‘瘦身健體’也好,做這些事,整個戰略的調整是會有陣痛的,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有戰略定力的,但我們會堅持,我們一直說我們堅持做對的事、難的事、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我覺得這種戰略調整本身就是對的事,但也是很難的,也需要耐心和時間的。”郭廣昌表示,“但我覺得現在已經過了一個節點了,這個節點就是我們從基本的‘瘦身健體’到了有進有退、進退平衡。現在我們還要繼續把財務的杠杆降下來。”
復星國際發佈的財報顯示,自2020年起,集團已將降債作為財務戰略的重點之一,並通過非戰略非核心資產處置來實現這一目標,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兌現投退平衡。2022年以來,面對外部資本市場的劇烈動盪,集團加大了資產處置力度,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計完成非戰略及非核心資產的退出約人民幣750億元等值,並把資產組合優化的財務戰略向下貫徹到附屬公司。2024年內,資產組合優化的財務戰略繼續深入,集團層面資產退出簽約約人民幣175億元等值,合併報表層面資產退出簽約約人民幣300億元等值,進一步優化了資產負債表,夯實了流動性安全墊。報告期內,集團退出的主要專案(含尚未交割專案)包括:HAL、Ageas、Guide、長沙濱江金融中心等。
與此同時,郭廣昌表示:“我們非常重視AI的運用。我覺得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希望去打造一個平臺,我們肯定注重運用更好的新的技術,能夠更快地提升我們的效率,提升我們的創新。”
2025.04.02 澎湃
保利物業去年收入約163億元,管理層:市場競爭呈白熱化,會積極關注收並購
3月31日,保利物業(06049.HK)發佈2024年全年業績並召開業績會。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收入達到163.42億元,同比增長8.5%;毛利為29.84億元,同比增長1.1%;毛利率約為18.26%,同比下降約1.35個百分點;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盈利約14.74億元,同比增長6.8%。每股基本盈利2.683元。現金及銀行結餘約118.66億元,同比增加7.8%;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約23.02億元,同比下降4.7%。
從業務方面來看,2024年保利物業的物業管理服務收入約為116.75億元,同比增長約15.0%;非業主增值服務收入約為19.6億元,同比減少約6.4%;社區增值服務收入約為27.08億元,同比減少約3.9%。公司建議年度股息為每股1.332元(含稅),較2023年增加約33.5%,派息總金額占公司擁有人應占年內盈利的50%,預計股息支付日期為2025年7月25日或之前。
保利物業在財報中稱,2024年物業服務行業整體發展保持穩健,但市場規模增長有所放緩,企業面臨內生能力重構與外部競爭加劇的雙重挑戰。
在保利物業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管理層表示,當前階段市場競爭加劇,呈現白熱化的趨勢,並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徵。首先是市場競爭的維度愈發全面。市場的拓展已經從單一的、市場訊息獲得的競爭,逐步演變為企業綜合能力的全方位競爭。對企業的服務力、產品力和品牌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個特徵是市場競爭的領域愈發集中。隨著部分客戶預算的下降,或者現金流的收緊,市場的競爭更加集中在一些核心城市的優質客戶、優質專案,成為頭部企業重點拓展和聚焦的戰略方向。第三個特徵是細分業態的競爭壁壘越發顯現。
2024年保利物業新拓展協力廠商項目單年合同金額約30.05億元,核心50城的新拓展協力廠商項目單年合同額占比達到79.5%。
截至2024年末,保利物業的合同管理面積與在管面積分別約為9.88億平方米和8.03億平方米。
在外拓方面,管理層表示,過去公司著重於自己的經營體系和產品能力的打造,關注內功的建設。實際上在市場風險比較高的過程中,保利物業也積極看了市場機會,但是相對謹慎和保守。管理層進一步表示,接下來在機體自身能力比較健康的情況下,也會積極關注關於收並購的這樣一類機會。不管是在細分領域,還是增值服務,都會用更加開放、更加積極的態度去引入團隊和資源,形成更好的協同與合作。
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稱,希望2025年在收入以及利潤都不低於5%的基礎上,去完成一些探索和創新,並且對長期的能力建設做一些深度的沉澱。
2025.04.02 澎湃
恒大物業去年營收約127億元,將優化現金流管理
3月31日,恒大物業(06666.HK)披露2024年全年業績情況。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約127.56億元,同比增長約2.2%;其中,社區生活服務實現收入約9.11億元,同比增長約12.6%;資產管理服務實現收入約7.76億元,同比增長約4.9%。集團毛利潤約24.43億元,毛利率約19.2%,同比下降約5.7個百分點;淨利潤約10.32億元,淨利率約8.1%,同比下降約4.4個百分點;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約10.21億元,每股基本盈利約0.09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26.97億元。
此外,恒大物業的流動負債淨額約9.68億元。恒大物業稱,集團將需確保在可見未來取得大量資金以撥付各合約及其他安排項下的有關財務責任。
恒大物業稱,公司董事已檢討集團自2024年12月31日起計不少於12個月期間的現金流量預測。董事認為,考慮到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已採取的以下行動及將實施的計畫及措施,集團將擁有充足營運資金以滿足其直至2025年12月31日的財務責任。
集團已與若干債權人達成協議,同意自2024年12月31日起的未來十二個月內,在負債到期時不要求立即償還;集團與業務合併應付對價的債權人積極協商,修訂還款計畫;公司董事已經並將繼續進一步實施營運及其他開支方面的成本控制,並加大市場化拓展,推進創新業務發展,以改善集團的經營及財務狀況。
截至2024年末,恒大物業總合約面積約7.99億平方米,在管面積約5.79億平方米;年內累計新簽約協力廠商面積超47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超100%,合同年飽和收入超10億元。其中,非住宅專案年飽和收入約7.4億元,占比超70%。
恒大物業在財報中表示,隨著國家“好房子、好社區、好社區、好城區”的“四好”建設戰略深入推進,物業服務企業作為基層治理的關鍵力量,在國家政策鼓勵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然而,複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及上游增量市場的持續萎縮,使得物業服務企業面臨競爭加劇、規模增速放緩以及運營成本攀升等多重挑戰。集團還額外受控股股東清盤及資產處置影響,在品牌形象、市場拓展、專案運營等多方面持續承壓,此前更因134億元巨額損失,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集團堅持財務安全性與成長性並重的發展策略,高度重視財務獨立、合規與透明,通過強化內部審計監督、深化財務資訊化建設,構建穿透式監管體系,實現財務全鏈條風險動態監測與 源頭治理,築牢財務安全防線。以“輕資產、 重運營”模式深耕社區生活服務、資產管理服務等高價值領域,持續優化收入結構並推動盈利增長。同時,審慎把控重大資本性投入,優化現金流管理,提升經營性淨現金流對核心利潤覆蓋度,持續增強現金儲備厚度,提升公司抗風險韌性,助力公司穿越週期、穩健前行。
2025.04.02 信報
新世界添維港文化匯作抵押
籌875億再融資 母企「安慰函」支持
面臨財務壓力的新世界發展(00017),據報擬提高其正在籌組總值875億元的再融資貸款條件,包括把尖沙咀Victoria Dockside(維港文化匯)作為次級抵押品(second-ranking security),以及由母企周大福企業提供安慰函(letter of comfort),以示其對新世界的支持。
彭博引述消息指出,新世界就其正籌組金額分別為634億元及240億元的融資條款進行修訂,在原有約40項物業的抵押品池,再加入Victoria Dockside作為次級抵押品。前提是該公司必須獲得一筆156億元、由Victoria Dockside作抵押的新貸款。
提供額外幫助 增債主信心
有關安排可為兩宗融資的貸款機構提供額外的支持,但在抵押資產方面,他們的排位將低於156億元新貸款的貸款機構。
新世界正籌組的兩項融資當中,634億元的部分據報是用以作為今年及明年到期的債務再融資,240億元的部分則是作2027年及往後到期的債務再融資。有關總額875億元較最初擬籌組的845億元有所增加。
此外,針對市場要求新世界母企、周大福企業出手救助的聲音亦愈來愈大,周企亦將為這兩筆貸款提供安慰函,安慰函通常由借款人的母公司或主要股東向貸款人發出,以表示支持,但可能不具法律效力。
不過,銀行界人士指出,安慰函有別於擔保,若提供擔保,擔保人有法律責任,若母公司為子公司的借貸發出安慰函,一般只是表示母公司會盡量促使子公司履行還款責任,若子公司最後違約,母企仍無責任代其償還。
安排銀行今月考察內地物業
雖然安慰函無法律約束力,但有助增強債權人的信心,銀行會否願意接受而提供借貸,最終仍要視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有時即使有母企的擔保,銀行亦可能認為不足夠,或會要求額外的抵押品。
另外,彭博引述消息指出,新世界擬安排銀行於本月往內地實地考察其抵押的內地物業。由於本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新世界是本港發展商中債務負擔最重的公司之一。
市場憂慮新世界若出現債務違約恐怕引發骨牌效應,早前有傳四大國有銀行收到指示,要研究為其提供額外融資支持。
2025.04.02 信報
樓市淡 代理人數近8年低
連降11個月至38019人 新手拒入行
今年3月樓市出現小陽春,但地產代理從業員人數持續流失。地產代理監管局(地監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港持牌代理共有38019人,按月再少287人或0.75%,連跌11個月,創2017年6月後近8年新低。地產界人士認為,近期樓市交投好轉,但相信加入地產代理行業的生力軍未必太多,料未來代理人數反覆徘徊。
代理總持牌人數是由營業員牌照(俗稱S牌或細牌)和地產代理(個人)牌照(俗稱E牌或大牌)兩項持牌人數字相加而成,兩類牌照持牌人數都下降。截至3月底,持有大牌有17635人,按月少145人或0.82%,連挫12個月,共減2.79%。持細牌人數為20384人,按月少142人或0.69%,連跌2個月。
約6名經紀爭開一張單
截至3月底,全港代理最新總持牌人數為38019人,連跌11個月累減1154人或2.95%,創2017年6月錄得37814人以來近8年低位。同時,亦較2022年2月最高紀錄的42408人,大削4389人或10.35%;期內細牌持牌人數大減2932人或12.58%,大牌則降1457人或7.63%。
據中原地產推算,上月住宅連同工商舖物業的整體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共6651宗,相當於每約6名代理爭開一張單。地監局資料顯示,反映代理分行數目的營業詳情說明書數目(下稱說明書)截至3月底共有6604份,較2月底的6622份,再少18份或0.27%,連跌6個月,共減189份或2.78%。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指出,3月市況明顯轉好,但都只是有6000多宗成交,要6、7名代理爭一張單,反映行業競爭仍激烈,導致近月有不少代理陸續離開行業。
中原:冀年底前增聘500人
他認為,由於疫情期間有部分行業受打擊,如旅遊業及飲食業等,個別人士轉職做地產代理,目前其他行業已復甦,收入可能較代理吸引和穩定,令他們決意轉行,而近月亦甚少新人入行。布少明相信,即使未來數月樓市交投平穩向好,亦未必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地產代理行業,估計今年餘下時間持牌人數在現水平徘徊。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由於去年第四季樓市交投淡靜,而到今年1月及2月樓市氣氛亦未見明顯有好轉,因生意難做,有個別代理辭職,甚至決定放棄牌照退出代理行業。就算3月一、二手交投增加,但以中原集團為例,都有約150名前線代理離職,反映並非「個個搵到食」。
他指出,目前樓市小陽春,故集團仍積極增聘人手。現時集團有約3500名前線代理,但較2021年底高峰期5000餘人已少逾三成,希望年底前可增加500人,至約4000人。
2025.04.02 信報
專才每呎77元租高士台 屋苑新高
專才持續成為本港住宅租賃市場生力軍,並推高住宅租金。西半山高士台一個頂層特色戶剛獲專才以每月11.5萬元承租,呎租高見77元,刷新該屋苑呎租新高紀錄。
中原地產高級分區營業董事高鵬指出,上述高士台2座頂層單位,實用面積1494方呎,3房間隔,外連299方呎平台,享維港海景,業主以每月13萬元招租,剛獲專才議價1.5萬元或11.5%,至11.5萬元承租,呎租77元,為該屋苑呎租新高。
高士台位於興漢道23號,屬西半山知名豪宅之一,向來備受名人追捧,包括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妻子李胡慕瑛、著名男高音莫華倫家族等均曾持有該屋苑單位。
禮頓山4房連車位月租12.6萬
西營盤藝里坊.1號亦錄得專才租樓個案,中原地產資深分區營業經理譚嘉良表示,高層D室1房戶,實用面積259方呎,由專才以一口價每月2.1萬元承租,呎租81.1元,為該屋苑逾半年呎租新高。業主去年4月以650萬元購入,享約3.9厘租金回報。
跑馬地禮頓山錄得大額租賃成交,據代理透露,5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1724方呎,4房間隔,連同一個車位以每月12.6萬元租出,呎租73.1元,料屬該屋苑近2年最大額租賃交易,僅次2023年7月初以每月24萬元租出的2座極高層A室。該B室及一個車位是業主早於2000年斥2303萬元購入。
2025.04.02 信報
房協標售4商舖總值1.6億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去年大規模放售非核心資產,並成功套現13.33億元後,今年再推新一批物業招標,包括上環、長沙灣、將軍澳及屯門共4項商舖物業,將於下周三(9日)起招標,下月13日截標,市值合共約1.57億元。
據市場消息透露,房協擬於本月9日起招標放售4個商舖物業,分布於上環荷李活華庭、長沙灣喜雅、將軍澳翠嶺峰及屯門翠鳴臺,5月13日截標。根據市場估值,該4項物業市值由2190萬至5470萬元,總值約1.57億元。
長沙灣喜雅回報率5.9厘
標售物業當中,市值最高為長沙灣保安道20至28號喜雅基座商業部分,包括地下7個舖位連5個車位,總實用面積約8981方呎,目前地舖全部租出,月租收入共27.1萬元。據估計,項目市值5470萬元,呎價約6091元,料回報率約5.9厘。
位於將軍澳翠嶺路48號翠嶺峰的基座商業部分,包括地下及1樓共有3個舖位,總實用面積約10503方呎,現由教會及幼稚園以合共約33.8萬元租用,市值5020萬元,呎價約4780元,估計回報率8.1厘。
上環皇后大道中268號荷李活華庭只放售地下3號連閣樓,合共實用面積約1768方呎,估值3060萬元,呎價約17308元。至於屯門鳴琴路3號翠鳴臺放售一個實用面積約2140方呎的地舖,市值2190萬元,呎價約10234元。
資料顯示,房協去年曾沽出16項物業,包括以2.98億元售出11項商舖和寫字樓物業予有「台灣張」之稱的資深投資者張彥緒;央企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隆地共斥10.35億元買入長沙灣的喜漾、喜薈、喜盈、喜韻以及土瓜灣欣榮花園的商場共5項物業。兩次沽貨行動,共套現13.33億元。
房協主席凌嘉勤早前曾指出,由於房協陸續有商場落成,所以會繼續優化資產組合,把部分非核心物業放售。
2025.04.02 信報
投資者連沽3伙貝沙灣套7,430萬
重磅投資者頻沽貨,資深物業投資者翁文通家族約一個月連沽薄扶林貝沙灣3伙,套現共7430萬元,其中一伙3房單位剛以2030萬元售出,未計車位約15年僅升值100萬元或5.2%。
代理透露,上述家族沽出的貝沙灣6期5座高層C室,實用面積1029方呎,3房間隔,早於2010年連同一個車位以1930萬元買入,其中單位剛以2030萬元易手,呎價19728元,未計市值約200萬元的車位,最新造價較當年高100萬元或5.2%。
鄧成波家族南區銀主貨升值27%
該家族上月先後以2250萬及3150萬元沽出貝沙灣共2伙,連同今次再減磅,即約一個月套現共7430萬元。
「舖王」鄧成波家族再有物業遭銀主沽售,據悉,該家族在2010年以5500萬元購入的南區麗景園3座中層4房戶連一個車位,在上月中由銀主以7000萬元沽出,實用面積2576方呎計,呎價27174元,樓價升值1500萬元或27.3%。
何文田敬德街嘉苑撻訂戶約一年賣平14.3%,代理稱,該屋苑高層B室,實用面積898方呎,原於去年3月連一個車位以1132萬元易手,交易其後取消,新近以970萬元再度轉手,呎價10802元。原業主2020年以1500萬元購入該單位連車位,賬面勁蝕530萬元或35.3%。
另據房委會初步資料,3月共129宗未補地價資助房屋成交,較2月減少124宗或49%。
2025.04.02 信報
傲瀧一手撻訂戶 劈價三成周六賣
新盤撻訂貨大劈價促銷,新世界(00017)西貢清水灣傲瀧昨新增1宗撻訂個案,為9日內第12宗,涉及15座地下D室,實用面積1710方呎,連264方呎花園,原於2019年9月以3780.5萬元售出,惟買家昨天終止交易,發展商隨即把單位價單定價由原先5178.9萬元,調低至3600萬元,勁削1578.9萬元或30.5%,扣除最高29%折扣,折實2556萬元,定於本周六(5日)以先到先得形式發售。
該盤同日以2666.5萬元售出2座地下B室,實用面積1735方呎,設568方呎花園,該單位曾於2019年9月以3864.5萬元售出,惟買家其後撻訂,最新售價回落1198萬元或31%。
麗新發展(00488)與帝國集團合作的將軍澳藍塘傲,昨重新售出1座6樓A室撻訂戶,實用面積1191方呎,成交價2220萬元,呎價18640元,較2020年6月撻訂前售價3052.4萬元,低832.4萬元或27.3%。
2025.04.02 經濟
10大屋苑3月256租務 租金高位橫行
業界料內地生開始「問盤」 上半年租金看升5%
大型屋苑租務市場持續升溫,10大屋苑3月錄256宗成交,按月升近1成,大部分屋苑租金高位橫行,沙田第一城呎租維持45元高位。業界預期本月開始出現內地生租樓,料進一步帶動租金,上半年租金可升5%。
一城嘉湖太古城 共逾30租務
中原地產前綫代理統計數據顯示,剛過去的3月份,10大屋苑共錄256宗租務成交按月升8%,若較1月低位的的222宗回升15%,同期10大屋苑僅錄225宗買賣,可見整體二手樓市租售市場皆走出淡靜期。而上月租務市場表現較理想的屋苑包括沙田第一城、嘉湖山莊及太古城錄逾30宗租務成交。
至於租金方面,雖然有4個屋苑平均呎租按月回調,但是整體屋苑租金仍處高位橫行。以沙田第一城為例,3月錄30宗租務,平均呎租45元,重上暑期租務高峰期高位。屋苑2房單位,現時月租維持1.3萬至1.5萬元之間,例如沙田第一城45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284平方呎,月租15,000元成交,呎租達53元,業主早於1996年以395萬元購入,現享約4.6厘租金回報。若以同類型高層F室,去年成交價438萬元計,市值租金仍達4.1厘。
其次,天水圍嘉湖山莊上月共錄42宗租務,平均呎租約24元,例如樂湖居8座中層E室,實用面積448平方呎,2房間隔,以月租1.2萬元租出,呎租26.8元。業主今年初以約405萬元購入,現享約3.6厘租金回報。
區內代理指出,嘉湖山莊是10大屋苑唯一一個呎租低於30元的屋苑,吸引不少本地家庭進駐。現時2房月租約1.2萬元,較同區剛入伙的YOHO WEST的2房租金平約17%。例如YOHO WEST 1期3B座高層B5室,實用面積409平方呎,剛以14,500元租出,呎租約35元。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出,引入專才是政府長遠策略,成為住宅租金的長遠支柱,而且近1、2年新婚家庭增加,加上未來1、2個便會有大量內地大學生加入租務市場,故預期今年上半年整體租金可有5%上升空間。
代理料4月底 內地生來港租盤
事實上,紅磡、沙田等鄰近大學的地區,近日開始有內地生出動問盤,代理相信4月底會有首批內地生來港租樓,成為租務市場新力軍。
至於其他租務成交方面,市場消息透露,3月底開始有多個大型屋苑入伙,入伙租務相對活躍,例如何文田瑜一3B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519平方呎,屬於2房間隔,剛以月租2.9萬元租出,呎租約56元。業主2023年以約1,413萬元購入,租金回報約2.5厘。
2025.04.02 經濟
鄧成波家族麗景園 銀主7千萬售升值27%
已故「舖王」鄧成波家族旗下淺水灣麗景園銀主盤,剛減價1,000萬元售出,持貨15年帳面升值約1,500萬元。
成交單位為淺水灣麗景道36號麗景園(3座)高層連車位,實用面積約2,576平方呎,原裝屬於4套房間隔,外望淺水灣泳灘海景,1月中由銀主推出市場發售,原本叫價8,000萬元,議價後以7,000萬元易手,呎價27,174元。
呎售27174 15年帳面升1500萬
資料顯示,鄧成波家族早於2010年以約5,500萬元購入,據悉一直用作自住,2019年至2023年期間多次向不同財務公司加按,最終由銀主身份出售,單位持貨約15年帳面升值1,500萬元,升幅約27%。
其他銀主盤買賣方面,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北角城市花園4座高層D室,實用面積1,226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可望維景海景,屬於優質單位,原業主2004年以約565萬元購入,2018年開始先後多次向財務公司加按借貸,最終淪為銀主盤,銀主剛以1,426萬元易手,呎價約11,631元。
至於其他豪宅買賣方面,九龍塘牛津道8號洋房,實用面積5,802平方呎,剛以8,500萬元易手,呎價約14,650元。原業主早於2001年以約3,550萬元購入,持貨約24年帳面獲利4,950萬元離場。
另外,中原地產高級資深分區營業經理張偉光表示,3月東半山跑馬地市況頗旺,二手錄約43宗買賣成交,對比2月升約1.4倍,而租賃亦錄近110宗。其中,藍塘大廈中層D室,實用面積1,197平方呎,2房2套間隔,現以1,395萬元成交,平均實用呎價11,654元。
據了解,原業主於2000年以335萬元購入單位,持貨25年,是次轉手帳面獲利1,060萬元,單位升值3.2倍。
2025.04.02 星島
樓價逾5,000萬成交按月升70%
近期股市顯著造好,加上利好樓市消息帶動,一手及二手市況升溫,當中尤以逾5000萬豪宅交投可見一斑,據代理數據顯示,3月份整體逾5000萬成交共錄得近50宗成交,按月升逾70%;涉及金額接近40億,按月升幅同樣超過70%。有業界表示,逾5000萬交投以一手主導,二手受帶動亦取得不少成交,由於豪宅樓價已跌近30%,加上股市推動下,令買家積極在市場上「尋寶」,相信本月情況將會持續。
代理數據顯示,3月份整體逾5000萬成交共得約48宗,與2月份只有約28宗相比,按月大升71%,金額方面,3月份逾5000萬成交涉額逾39.85億,與2月份約22.9億,同樣大升達74%。
錄48宗共涉額39.85億
新盤上月逾5000萬成交尤其顯著,其中最矚目為龍光地產與合景泰富合作發展的鴨脷洲現樓豪宅項目,上月連沽6伙,單位為1座15至17樓A及B室,面積2236至2604方呎,每戶成交價約6526至8100萬,呎價29188至31108元。
新地北角海璇II上月亦連番售出單位,合共沽出9伙,當中共有6伙造價逾5000萬,均為3房及4房海景大戶,成交價約由5012萬至7025萬。項目踏入4月份,亦率先錄得成交,昨日售出1座10樓A室,面積1484方呎,為4房連雙套房間隔,以6158.6萬售出,呎價41500元。
二手市場亦頻錄逾5000萬成交,其中赤柱富豪海灣7號屋以6750萬售出,洋房面積3379方呎,呎價19976元;另淺水灣麗景園9座中層24室,面積2049方呎,以5200萬易手,呎價25378元。
業界:股市造好現「財富效應」
中原資產策劃首席營運總監李卓雄表示,新盤及二手近期逾5000萬成交急增,始於農曆新年後開始出現,主要為整體豪宅樓價與高峰期已有近30%的跌幅,加上股市近兩個月均有不俗的表現,令富豪買家入市態度轉趨積極,是次逾5000萬單位「購貨潮」主要受到一手市場帶動,不少內地富豪以一手豪宅為目標,令2月及3月份豪宅新盤亦有不俗的表現,造價更成為二手市場的指標,帶動二手逾5000萬交投有顯著的升幅,相信情況將延續至本月。
一手交投主導帶動二手
利嘉閣高級首席營業董事趙保杰表示,逾半億成交增,主要受惠股市造好,「財富效應」有助大額成交的出現,樓市氣氛向好加上豪宅樓價累積已錄得近30%跌幅,令早已有意換樓的買家出動購貨,令一手市場逾5000萬交投持續,同時亦帶動二手豪宅交投表現,在現時樓市氣氛持續向好下,相信此股大額單位的換樓情況將持續。
2025.04.02 星島
上月樓宇買賣6,651宗按月升54%
《財政預算案》減少印花稅的新措施成功激活樓市,3月整體物業買賣宗數止跌回升,合共錄6651宗,創4個月新高紀錄,按月增幅約54%。惟年初屬樓市傳統淡季,且市民觀望環球局勢,今年首季登記量錄15896宗,按季下跌16.6%。綜合業界分析認為,多方利好消息支持下,樓市氣氛已見好轉,4月登記量將持續上升。
中原表示,上月整體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合共錄6651宗,對比2月4307宗,按月回升54%,終止三個月跌勢。其中,一手私宅錄2221宗登記,較2月的895宗,按月大增1.48倍,創去年11月錄2489宗後4個月新高,期間多個新盤銷情理想,帶動一手交投回升。
一手私宅登記大增1.48倍
上月登記宗數最多新盤為元朗朗天峰,錄432宗;其次為天水圍YOHO WEST PARKSIDE,錄312宗;北角皇都錄277宗,名列第三位。九龍城南首則錄得217宗登記,成為第四位。
二手私宅方面,上月錄2950宗,對比2月的2155宗,按月增約36.9%,為去年12月錄得3047宗之後的3個月高位。其中個別大型屋苑錄不俗表現,上月荔枝角美孚新邨錄40宗買賣登記、沙田第一城錄31宗、天水圍嘉湖山莊錄29宗,以及鰂魚涌太古城錄23宗,全部4個屋苑登記量都錄按月增加。
按季方面,今年首季整體樓宇買賣登記錄15896宗,按季下跌16.6%,其中一手錄3874宗,跌21.8%;二手則錄7773宗,按季減18.4%。顯示1月新春長假傳統淡季等因素影響,不少準買家暫緩入市,以致今年第1季整體交投下降。
二手成交創3個月新高
中原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指出,於2月初農曆新年假期後,樓市開始回復活躍,發展商積極推盤,帶動整體登記結束3個月止跌回升。
2月底《財案》放寬印花稅措施,港股造好,內地提振經濟政策等因素刺激,樓市氣氛明顯好轉,一二手成交量增加,相信將進一步推高4月整體登記數字。
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說,3月住宅物業交投表現不俗,成為整體物業註冊量急升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