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52 全球物件

_
_

搜尋

_
_

搜尋

新聞中心

資訊週報: 2025/04/25
  回列表
  好友分享
  訂閱周報
 
2025.04.25 經濟日報
現在該買房嗎? 專家:川普早就告訴你了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對全球祭出對等關稅,舉世譁然,雖然關稅目前暫緩執行90天,不過連鎖效應已引發全球政經、股市大動盪;逢此劇變之際,現在是否為購屋好時機,房產專家宏大國際資產陳益盛表示,房地產屬性不只是耐久財,選得好、就像是陳年XO好酒只會越陳越香。

不過房屋何時選、如何挑,陳益盛認為,應有「一觀念、三策略」,從交通建設、產業發展等處來看,是有脈絡可循;尤其「企業家川普」早就說過,購買房地產「地段、地段、地段」是很重要的觀念。

陳益盛指出,「房地產切勿短進短出」,先從地段先選出自己理想的住家或辦公室要位於什麼區位,及想擁有什麼產品條件。

除了地段觀念 還有這重要「三策略」

陳益盛表示,觀念正確下,依此搭配「選定區位、房產換股、大膽出價」等三大策略來篩選,之後再逢此時市場信心普遍不足之際,可望買到屬意的標的及價格,對自用者甚至投資置產來說,現在都是一大買好房契機。

首先「選定區位」,曾是「川粉」的陳益盛分析,川普成為成功企業家,甚至當上兩屆美國總統,最重要策略之一就是「選對區位、買對產品」。

陳益盛表示,即使川普總統的關稅戰造成全球大混沌,這樣的買房策略仍然適用。

陳益盛強調,台灣股民都在關心要不要加碼買台積電(2330)、鴻海(2317),因為大多數人都看好台灣的護國神山們,認為是逢低進場的契機,至於買到8字頭算是賺到、還是虧到,就各自有不同解讀。

同理,陳益盛指出,購屋人也應該看好一些特定的區位或產品,一旦有好標的釋出,正好是進場購入契機;除了川普外,有許多知名及低調地產大亨,如香港鉅富李嘉誠等,都是從1992年SARS疫情期間開始進場,資產價值累積至今已逾三至五倍不等,甚至更高,如果口袋備有資金,危機就是轉機。

其次「房產換股」;陳益盛分析,房地產也換股,亦即轉換更有投報率或增值性的產品;股市投資中,不少投資人持股從傳產換電子股,或把電子股換金融股,選擇更看好或更穩健的產業、企業來投資。

同理,他表示,房地買賣也能從郊區換到市區、從無捷運換成有捷運、從老屋換新屋等,讓產品選擇更好;而另一種策略則更具潛力,即長期持有不動產,以具有持續性收益產品為佳,兼具增值潛力更理想,如捷運周邊公寓、透天老房子,短期好收租,長期具都更重建效益。

他指出,若購屋人對更穩定收益有高需求,則可以選擇都會區商辦產品,出租率高、投報率也普遍高於住宅;長期投資房地產的川普也曾經說過,買房的另一大誘因「穩定的現金流」,讓他可以做充分的資金運用。總之,好產品不缺買家,只缺釋出,因此此時也正是其中一大買好房的機會點。

最後「大量供給區、大膽出價」,陳益盛指出,尤其是稀有產品釋出,下手要快。

高房價時代仍有三大投資重點

高房價之下,如何進行不動產布局,陳益盛認為,應把握三個重點,第一「機能便利優於選新舊」,第二「同地段選口碑、品牌佳建商」,第三同等級產品選「公設低、管理佳」物件。

至於買賣議價重點,陳益盛表示,如果是供給量很大地區,但同時符合自身需求,就可大膽出價,因為這一戶不賣,還有10戶、上百戶要賣;如果是夢想已久的社區或標的,要趁有物件釋出,確定好付款能力、可貸款條件後,合理價就可進場,因為稀有產品不缺買家,一旦觀望太久了,就會被有眼光的人捷足先登。
 
2025.04.25 工商時報
3月僅9.34% 房貸餘額 連三月年增低於10%
政府房市管制發酵,加上3月及前三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均年減逾2成,中央銀行24日公布3月消費者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房貸餘額雖續上揚,但近期單月增額已顯著放緩,單月年增率僅剩9.34%,創下去年5月以來的近11月新低,增速已連五月放緩,且連三月維持在10%以下低位。

根據央行統計,3月房貸餘額上揚465億元至11兆1,748億元,續創歷史新高,連15個月在10兆元之上。但央行官員指出,從房市交易量來看,以六都買賣移轉棟數觀察,3月年減幅達21.08%,且首季年減23.62%,房市交易量不如上年同期,反映銀行不動產自主管理,以及政府健全房市措施持續見效,而後續趨勢是否維持向下,央行將從交易量持續觀察。

3月新青安房貸占整體房貸餘額比重為11.61%,略高於2月11.37%。央行官員強調,新青安房貸占比拉高,主因當前新青安嚴格審核,必須是名下無房、且一生一次,占比上揚符合政策成效,還是希望房市資源流向實際需求者。

供給面的建築貸款(土建融)餘額再度回落,3月土建融餘額下降至3兆4,306億元,單月下滑33億元,年增率也放緩至2.97%,創去年8月以來新低。央行官員表示,土建融餘額年增率長期曲線已往下走一、兩年,建商、開發商雖仍有購地,但資金運用相對保守許多。

金管會統計顯示,3月國銀承作房貸餘額月增494億元,月增額創近三月新高,首季新增932億元、年減49%。金管會說明,3月房貸餘額較高主要因三二九檔期推升買氣,但4月川普關稅議題干擾,預料買氣轉趨保守。

3月國銀房貸逾放飆破80億元、達82.28億元,已連八月走升,並寫下三年五個月來新高。銀行局主秘張嘉魁分析,雖然逾放金額增加,但逾放比仍持維持在0.07%,代表銀行風險控制維持穩定,逾放金額增加,主要是跟著放款金額增加,目前還在合理範圍內。

另銀行法72-2不動產放款占總存款比重限制上,3月平均比率較2月微升,從26.25%上升至26.31%,比率在28%至29%較上月增一家至四家,27%以上未滿28%減少一家至五家。


房市續降溫 房貸餘額增速創11個月最緩
聯合報

中央銀行24日公布3月消費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統計,房貸餘增至11.17兆元,年增率降至9.34%,從去年10月以來,房貸年增率已連續6個月下降,並且創下11個月以來新低,央行官員表示,房貸餘年增率的下降應該已成趨勢。

央行統計3月房貸餘額11兆1748億元,續創歷史新高,較上月增加465億元,央行觀察六都買賣移轉棟數,3月大減21.08%,排除農曆春節因素1至3月合計六都買賣移轉棟數減幅更達23.62%,房市交易量不到去年同期的8成。

央行官員表示,不斷有新增的房貸加入,房貸餘額增加是正常的,但房貸餘額年增率隨著房市交易量的減少而有下降的趨勢,反映銀行的不動產放款自主管理、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等健全房市政策奏效。

央行同時統計新青安在整體房貸餘額占比,3月占比為11.61%,高於2月的11.37%,官員表示,雖然新青安占比略有上升,且處於相對高點,但不用太擔心,政府政策是引導不動產貸款資源可以流向自住及首購族群。

另外,建築貸款3月餘額為3兆4305億元,較上月減少33億元,年增率為2.97%,為去年8月以來的新低,官員表示,建築貸款餘額年增率這1、2年來都是減少的,建商對房地產市場繼續維持審慎態度,因此年增率都不高。


房市降溫 3月房貸餘額增速創近1年低點
中央社 2025/04/24 19:12:37

健全房市政策加上銀行加強風險控管,使房市降溫。央行今天公布3月房貸餘額為新台幣11兆1748億元,年增率連6月下滑,降至9.34%,且創去年5月以來、近1年最低增速。

央行官員說明,從房市指標來看,交易量方面,3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呈現年減,價格方面,信義房價指數的大台北地區月減0.51%,都顯示房市正在降溫。

央行官員指出,政府各部會推動健全房市方案,加上央行要求銀行落實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改善方案,銀行加強風險控管,使得房市交易量縮水,房價也緩步下跌。

央行官員補充,3月青安貸款占房貸餘額比重升抵11.61%,處在相對高點;新青安上路初期,此數據僅在個位數,直到去年8月才突破雙位數,達10.17%,近半年緩步走揚,顯示政府政策有效引導不動產信用資源流向自住、首購族群。

至於有「建商推案信心風向球」之稱的建築貸款餘額,3月再次轉跌,月減33億元,降至3兆4306億元,年增2.97%,為8個月來最低增速。央行官員說明,房市降溫加上政府緊盯房市,自然會讓建商推案計畫更審慎。

媒體關注,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後續對台灣房市是否會有影響。央行官員說明,雖無直接衝擊,但國際政經局勢動盪,景氣前景增添不確定性,自然讓市場氛圍轉趨觀望。

「經濟不好,錢就少了,購屋要考量的因素會更多」,央行官員指出,如果是受薪階級,購屋時要考量未來償還房貸能力,在此情況下,公司獎金是否會因經濟不好而受影響,就會牽動購屋意願及決策。

央行官員表示,現金流、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都是建商推案要衡量的重要因素;國際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不論業者還是民眾,大家都會考慮比較多。
 
2025.04.25 經濟日報
高雄低總價產品房價下修了?這五區最高跌幅6.6%
高雄低總價物件房價下修了?據實價登錄資料,高雄市今年首季總價千萬元以內物件,每坪成交價較前季出現微幅下滑,跌幅最明顯的前五大區域,包括前鎮、橋頭、小港、仁武及岡山區,平均每坪成交價下修約8千至1.5萬元。

其中又以每坪成交價1字頭的岡山區、季跌6.6%最多,每坪跌價約1.3萬元,若以30坪住宅換算,比去年底購屋約省了近40萬元購屋金。

台灣房屋高雄三多捷運加盟店店長吳泓億表示,受限貸令、股匯震盪及經濟景氣影響,購屋族對資金配置趨於保守,加上對市場信心度不足,目前高雄市整體詢問度及帶看率都有減緩現象,有部分屋主心態調整,釋出善意。

吳泓億指出,一般來說,高雄市總價千萬元以下的低總價物件,多為中高齡屋或小宅,因平均每坪單價原本就不高,整體讓利幅度相對有限。

不過,吳泓億分析,五大跌價區中的岡山、仁武等蛋白區,因捷運延伸、產業園區等開發紅利,近年推案量升且區域房價快速墊高,如今市場反轉,讓這些蛋白區賣壓可能大於蛋黃區,因此部分屋主為求快速出場,願意讓利換成交。

房市買氣雖冷,不過高雄市仍有部分區域熱烘烘,包括前金、楠梓、三民、鹽埕及新興區,房價不跌反漲,成為今年首季前五大抗跌區,又以前金區最抗跌,房價季增近ㄧ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區域建設紅利、新案供給增、人口集中與剛性需求高,都是形成房價支撐力因素之一。

李家妮舉例,如前金區,屬高雄舊市區,生活機能豐沛成熟,近年市場總價千萬元以內小宅新案大增,每坪成交單價屢屢創高、坐穩4字頭,為區域價量表現撐盤;目前前金區中古屋每坪成交均價達26.3萬元、季增9.6%。

李家妮指出,而受台積電擴廠效應加持的楠梓區,雖然近期買氣有降溫跡象,但輕屋齡物件交易比例持續增加,支撐房價不跌反漲,首季房價季增7.8%,每坪成交均價約達24.8萬元。

李家妮分析,三民區則因市區機能加上強勁剛需撐場,目前區域中古屋每坪成交均價達22萬元、季增6.8%;對這些熱區來說,市場雖有干擾,但長線仍看好,讓建商與屋主相對惜售,對價格也更堅持,成為強化房價的支撐力。

李家妮表示,不過因近年高雄市房價大漲,市中心千萬元以下低總價物件,應多為屋齡偏高或小宅套房物件為主,部分區域房價雖出現微幅鬆動,但提醒購屋族勿見獵心喜,需留意降價屋的原因、條件,避免買到瑕疵物件,得不償失。


小資族看過來!高雄這幾區「低總宅」房價下修了

小資族跟好!台灣房屋集團統計實價登錄指出,高雄低總價物件房價出現下修,修正最明顯的五大區域,包括前鎮、橋頭、小港、仁武及岡山區,相較上季,平均成交價每坪約下修8千至1.5萬元。

其中,單價1字頭行情的岡山區,季跌幅度達6.6%,一季之間,每坪價差下跌約1.3萬元,如以30坪宅換算,比去年底購屋約省了近40萬元購屋金。另外仁武一坪降1.5萬,30坪可省45萬元。

台灣房屋高雄三多捷運加盟店店長吳泓億表示,受限貸令、股匯震盪及經濟景氣影響,購屋族對資金配置趨於保守,加上對市場信心度仍不足,目前整體詢問度及帶看率都有減緩現象,因此確實有部分屋主心態調整,釋出善意。

均價下修的這幾區,尤其岡山、仁武等蛋白區,近年因捷運延伸、產業園區等開發紅利撐盤,推案量升且快速墊高房價,也因市場反轉,讓這些蛋白區賣壓可能還大於蛋黃區,因此為求快速出場,屋主更願意讓利換成交。

雖然買氣冷,不過仍有部分區域低總價物件房價不跌反漲,包括前金、楠梓、三民、鹽埕及新興區,其中,又以前金區最抗跌,漲幅季增近一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區域建設紅利、新案供給增、人口集中與剛性需求高,都是形成房價支撐力因素之一。

如前金區,屬高雄舊市區,生活機能豐沛成熟,近年市場總價千萬元以內小宅新案大增,成交單價屢屢創高坐穩4字頭,為區域價量表現撐盤。

近期楠梓區雖受到台積電赴美國設廠議題買氣降溫,不過實際上楠梓廠的擴廠進度照常進行未受影響,因此輕屋齡物件交易比例持續增加,支撐房價不跌反漲。三民區則因市區機能加上強勁剛需撐場。

李家妮表示,對這些熱區來說,市場雖有干擾,但長線仍看好,讓建商與屋主相對惜售,對價格也更有底氣,成為強化房價的支撐力。

李家妮表示,近年高雄房價飛高,市中心千萬元以下低總價物件,多為屋齡偏高或小宅套房物件為主,部分區域房價雖出現微幅鬆動,提醒購屋族,勿見獵心喜,須留意降價物件,仔細評估降價因素與物件條件,避免買到瑕疵物件,得不償失。
 
2025.04.25 經濟日報
台南北外環交通利多加持 北區三年漲逾三成
據實價登錄發現,近三年台南市北外環沿線各行政區中以北區的房價表現最為亮眼,平均房價從2022年的每坪23萬元攀升至2024年的每坪30.4萬元,漲幅高達32.2%、超過三成。

北外環是台南市首條快速道路系統,串聯新化、新市、永康、安南、北區、中西區與安平等多個重要行政區,這項重大建設不僅能提升區域交通機能,更帶動沿線房市蓬勃發展。

中信房屋台南林森加盟店店長鄭旭峰指出,台南市北區房市坐擁四大優勢,加上剛性需求和建設題材的帶動,區域房市交易量能自然水漲船高。

鄭旭峰表示, 北區房市之所以能強勢領漲,關鍵在於四大優勢。首先,北區生活機能成熟,擁有好市多、西門商圈、小北商圈、花園夜市、南山台南廣場等商業設施,可滿足日常採買與休閒娛樂的全部需求。

交通方面則有台南火車站和兩個交流道匝道,加上北外環通車後,北區到南科的通勤時間更從原本的40分鐘縮減至20分鐘,大幅提升通勤效率,磁吸科技新貴的目光。

此外,鄭旭峰分析,北區還匯聚了文元國小、台南二中、成功大學等多所知名學府,區內文教氛圍相當不錯。再加上北區的鄭子寮重劃區街廓整齊、綠覆率高、高級住宅聚落,也被譽為台南的「富人區」,吸引高資產族群進駐,進一步推升區域房價與市場熱度。

鄭旭峰指出,雖然近年台南市房價上漲了不少,但與其他主要都會區相比,區域房價仍屬親民,以北區來說,目前北區新建案每坪成交價普遍落在4-5字頭,而中古屋每坪則落在2-3字頭,購屋負擔相對較輕,也因此能夠持續吸引多元客群進場布局,包括年輕首購族、成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南科新貴等。

在產品選擇方面,鄭旭峰分析,目前北區以屋齡10年內、總價1,500~2,000萬元的二、三房電梯大樓的詢問度最高,這類產品的格局更貼近小家庭的居住需求,搭配飯店式管理,更為住戶的生活品質大大加分。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在南科、台積電(2330)、鐵路地下化、捷運藍線、北外環等重大建設的加持下,台南房市的發展前景的確頗具想像空間。

不過鑒於近期整體房市降溫,莊思敏建議,購屋民眾應以自住需求為首要考量,務必多加比較、理性評估、避免盲目追價,或可尋求專業、在地的房仲業者協助,以便挑選出最具抗跌保值性的標的。


北外環道路撐腰 南市北區中古屋 3年漲逾三成
工商時報

北外環是台南市第一條快速道路系統,串聯新化、新市、永康、安南、北區、中西區與安平等多個重要行政區,這項重大建設不僅能提升區域交通機能,更帶動沿線房市蓬勃發展,台南市北區中古屋房價受惠大,平均房價三年內大漲32.2%,北外環經過的新化區漲幅也有31.6%,漲幅分居冠亞軍。

中信房屋台南林森加盟店店長鄭旭峰指出,根據實登資料,近三年台南市北外環沿線各行政區中,以北區的房價表現最為亮眼,從2022年的平均每坪23萬元,上漲到至2024年的每坪30.4萬元,漲幅高達32.2%;新化區則從每坪17.7萬元,漲至23.3萬元,漲幅31.6%。

鄭旭峰表示,北區房市之所以能強勢領漲,關鍵在於四大優勢。首先,北區生活機能成熟,擁有好市多、西門商圈、小北商圈、花園夜市、南山台南廣場等商業設施,可滿足日常採買與休閒娛樂的全部需求。

交通方面則有台南火車站和兩個交流道匝道,加上北外環通車後,北區到南科的通勤時間更從原本的40分鐘縮減至20分鐘,大幅提升通勤效率,磁吸科技新貴的目光。

此外,北區還匯聚文元國小、台南二中、國立成功大學等多所知名學府,區內文教氛圍相當不錯,再加上北區的鄭子寮重劃區街廓整齊、綠化覆蓋率高、高級住宅聚落,也被譽為是台南的「富人區」,因此吸引高資產族群進駐,推升區域房價與市場熱度。

鄭旭峰指出,雖然近年台南房價上漲了不少,但與其他主要都會區相比,台南的房價仍屬親民,目前北區新建案的房價普遍落在4到5字頭,而中古屋則落在2到3字頭,購屋負擔相對較輕,也因此能夠持續吸引多元客群進場布局。
 
2025.04.25 自由時報
北北桃房市降溫 新建案每坪均價 季跌逾2%
中央銀行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上路後,房市明顯降溫;根據最新國泰房地產指數,今年第一季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新案每坪均價季跌幅逾二%以上。

根據最新報告,第一季全國新案市況相較上季價穩量縮,尤其是去年九月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後,多數都會區成交量已連兩季減少,今年第一季台北市、新北市呈現價量俱跌,其他五大都會(含新竹縣市)呈現價漲量縮的背離情形。

第一季全國、六都加新竹縣市的新案每坪均價表現,北北桃相較上季下跌,季跌幅分別約三.四四%、二%及三.六八%,其他都會區則呈現季漲,漲幅在四%內。

專家:價漲量縮區 修正風險高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該指數統計主要都會區新建案市況,包括預售屋及新成屋的即時資訊,第一季北北桃新案均價下跌,顯示房價已欲振乏力,後續要注意價漲量縮區域,未來修正風險恐更高。

第一季全國新案每坪均價約五十七.九一萬元,季漲幅○.七八%,七都中僅台南市、高雄市還不到四字頭、每坪逾三十六萬元,另桃園市每坪約四十四.七八萬元;台北市新案每坪均價約一二○.四一萬元,是二○二四年第三季以來,連續三季每坪突破一二○萬元。

不過,全國、七都的三十天銷售率,以及成交量指數均較上季下滑,全國季減約三十九.五七%,主要都會區中又以新竹縣市季減幅最大、約七十五.八一%,其次是高雄市的單季下滑五十一.六六%,其他都會區季減幅落在二十四%至四十一%之間。

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雙北市預售屋市況最穩定、來客組數最多,但新案均價卻意外下挫,反觀買氣較弱的台中、台南與高雄市等三都房價仍持續上揚,與認知中的市況截然不同;但都會區的成交量下滑,買方觀望氣氛濃厚。
 
2025.04.25 工商時報
高軟二期大樓 明年11月完工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轄下的高雄軟體園區,成長動能持續,去年總營業額達135.7億元,創歷史次高。

為了因應未來廠商的進駐需求,經濟部園管局自建高軟二期大樓,預定明年11月完工,吸引產業進駐,搶進亞灣發展的核心。

經濟部園管局24日表示,高軟園區自2000年設立至今,已經邁入第25年,目前累計的投資案共353件,總投資金額約315億元,其中,資訊軟體、數位內容與智慧應用等重點產業廠商達169家,占整體投資比重的81%,已經成為南部知識型產業聚落的重鎮。

園管局說,根據統計,高軟園區去年總營業額約135.7億元,創歷史次高,年增17.22%,顯示園區持續展現強勁動能,隨著政府亞洲新灣區政策大力推動,園區未來發展可期。

該局表示,因應園區持續擴展,園管局2021年啟動「高軟二期」開發計畫,新增2.45公頃用地,為滿足中小型資訊服務業者進駐需求,園管局更自籌經費興建「亞灣智慧科技大樓」,地上11層、地下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34,523平方公尺,預計明年11月完工。
 
2025.04.25 工商時報
董座:看好房市長線 藝舍申請轉掛櫃營建股
營建股將可望有新成員加入。藝舍-KY(2724)董事長兼總經理、素有「板橋江翠土地公」立信機構董事長賴運興表示,看好房市長線,藝舍已遞件申請從櫃觀光餐旅轉掛「櫃營建」類股。

賴運興分析,由於房市景氣轉冷、內外部變數不斷,藝舍今年將改採減量經營,推案量將從年初計畫的350億元縮減至50億元。

賴運興是在疫情期間透過現增躍居為富驛酒店最大股東,2021年並取得經營權,2023年富驛100%子公司台灣富驛酒店取得立信機構旗下代銷公司「藝舍創意廣告」100%股權、增加不動產代銷事業;2024年富驛更名為「藝舍國際創新(藝舍-KY)」,並加碼布局代銷、房地產開發事業後,經營效益展現,全年虧轉盈,稅後純益1.7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96元,終結連九年虧損局面。

賴運興表示,從央行第七波管制以來房市還沒有好過,房價也沒跌、局部區域頂多就跌10%,不過現在以剛需為主,沒有跌個15%、客戶不會進場,預期928檔期房價如果有跌、買氣一定進來。

賴運興指出,目前影響房地產最大因素是政策、經濟、利率,但今年沒有一樣是好的,目前應全面檢視資本,評估自身能力和財務結構作調整,以因應房市挑戰;以藝舍來說,「減量經營為上策!」原本今年要推案350億元,現在決定縮減推案量到50億元,而且未來三年營運計畫也要提高週轉金水位,未雨稠繆。
 
2025.04.25 工商時報
台積電設廠光環 楠梓、中科二期周邊房價抗跌
政策打房、關稅大戰,台灣房市進入冷靜期,惟台積電光環效益依舊,中科二期交地台積電在即,周邊房市討論聲量再起;台積電高雄楠梓廠進度照常,未受美國設廠影響,楠梓區輕屋齡物件交易比例持續增加,支撐房價不跌反漲。

中科台中園區擴建二期計畫,隨著關鍵地主興農球場4月30日結束營業,中科管理局預計6月底前交地給台積電,第三季啟動公共工程與建廠作業。台積電規劃在中科二期要蓋四座12吋晶圓廠,市場預期將是1.4奈米最先進製程,近期中科周邊房市討論聲量再起,新案來客數與詢問度明顯增溫。

據中科管理局統計,中科園區就業人數從2015年3月的3.21萬人,至今年3月已達5.76萬人,十年來增幅約達8成。科技業擴建廠帶來龐大的就業人口紅利,明顯推升區域剛性購屋與租屋需求,觀察近期實登與市場反應,中科周邊房市買氣明顯升溫,成為這波科技擴廠熱潮中的房市關鍵戰場。21世紀不動產資深經理沈政興指出,台積電擴廠效應正加速重塑台中房市版圖。

高雄市今年首季總價千萬元以內物件,每坪成交價與前季相比,跌幅最明顯的前五大行政區包括前鎮、橋頭、小港、仁武、岡山區,季跌幅介於3.6%到6.6%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分析,高雄首季房價雖有五個行政區下跌,不過仍有部分區域不跌反漲,包括前金、楠梓、三民、鹽埕及新興區。她說,區域建設紅利、新案供給增、人口集中與剛性需求高,都是形成房價支撐力因素之一。

台積高雄設廠所在的楠梓區,近期雖受台積赴美設廠議題導致買氣降溫,不過實際上楠梓廠的建設進度照常未受影響,因此輕屋齡物件交易比例持續增加,支撐房價不跌反漲。
 
2025.04.25 工商時報
新危老獎勵接棒 催出百億級重建案
上路即將屆滿八年的危老重建條例,其中「時程容積獎勵」將在5月11日落日,取而代之的是「規模容積獎勵」,可望改善紙片屋、市容新舊建物紛雜的窘況,催出大型危老案,今年已有二筆百億級危老案「西華璞園」、「科達大巨蛋案」登場開賣。

此外,北台灣都會精華區,尤其是台北市建地難覓,建商推危老開發案意願提升外,房價居高不下問題,更讓台北市人口「搬」風加劇,今年首季人口淨移出高達2.1萬人,累計近十年來有多達近25萬人「脫北」。

危老重案條例實施超過八年,危老案全台遍地開花。住展雜誌統計,去年北台灣危老重建住宅案推案量約1,082.7億元,其中雙北市就囊括87%、約達950億元。今年北市將有不少危老案將登場,包括「西華璞園」、「科達大巨蛋案」等總銷各約100億元的大案,大同、中山、中正、士林等區,後續也將有不少亮點危老案籌備推出。

住展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去年台北市推出的危老重建案有國賓皇琚、森仰、大安ONE等指標案,其中國賓皇琚實價揭露每坪成交價達200萬元、總價破2億元;森仰、大安ONE都是台北市中心門牌,未來發展性強。

陳炳辰指出,危老時程獎勵雖落日,但基地合併鄰地規模達200平方公尺仍給予獎勵,未來可望改善紙片屋、市容新舊建物紛雜的窘況,值得正面看待。

然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已經嚇出不少「脫北族」,據統計,北市首季人口淨移出高達2.1萬人,反觀桃園、台中、新北,首季各有8,065、7,701、6,220人淨移入。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賴志昶分析,房價負擔、就業機會與社會福利政策,是牽動人口遷移的主要動力,台北市持續面臨人口外流壓力,而房價相對合理、具發展潛力的新北、桃園,成為吸納台北市人口的主要縣市。以今年首季台北市淨遷出近2.1萬人來說,就有1.5萬人移往新北、桃園。

值得注意的是,新竹市地狹人稠,但竹科發展有許多高薪就業機會,具備人口吸引力,過去十年吸引約1.5萬人淨移入,今年起也出現明顯的人口外流,反而鄰近的新竹縣、苗粟縣人口持續淨流入,反映人口移動與房價的高度關聯性。


危老獎勵5月落日 北台灣推案縮水仍破千億
聯合報

危老條例規畫的時程容積獎勵將於5月結束。住展雜誌統計,去年北台灣危老推案量為1082.7億元,年減17.2%、少225.5億元,但仍為歷年次高水準。業者表示,台北市與新北市案量皆減少,主因是推案數下降,台北市減少逾10案、新北市從32案減至15案;新北及新竹則因重劃區素地多,危老案推動有限,未來仍具改建誘因。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指出,台北市不少危老新案還在籌備階段,建商的規劃、請照都需要時間,近年傳出趕落日前增加的送件量,與建商正式推案量之間亦有落差,不會即時反映。此外,台北市素地稀少,改建仍是主流,今年如「西華璞園」、「科達大巨蛋案」等單案規模破百億元,大同、中山、中正、士林區也有具潛力的危老案。

陳炳辰說,反觀新北市與其他縣市因重劃區素地充裕,建商較不專注危老案,即使板橋、永和因門牌價值較高,去年推案數也腰斬。五股、土城、淡水等地則幾無新案,建商興趣低。新竹市東區、北區因素地少,仍有危老案推出,但總銷僅97.8億元,年減58.3億元。除了昌傑、金鈜個案外,整體表現不如前年。竹北市因素地多、可開發大型案,取代市區小規模改建成主流。

陳炳辰表示,儘管危老獎勵即將落日,但200坪以上基地仍享容積獎勵,且危老具有快速通關、提升建築安全等優勢,對建商與地主戶仍具吸引力,未來仍可正面看待。
 
2025.04.25 自由時報
龜山不只 A7 夯!「這重劃區」今年迎首案 最新開價曝光
桃園龜山區今年大案不少,近期除了龜山工業區旁的「長虹擎山」推出後,距華亞園區不遠的大湖重劃區也迎來新案,讓供給量不多的新市鎮龜山段增添新話題。

大湖重劃區位在忠義路與新興街之間,為自辦市地重劃區,面積僅約約7公頃,鄰近中央警察大學,早期為眷村,主要機能集中在長庚商圈。根據住展市調,目前此區有「竑鈦晶采」、「長堤天昀」、「里豐景」3案,「長堤天昀」預計在5月才正式公開,算是本區第一個對外銷售個案,產品為23~38坪2~3房,目前屬早鳥潛銷期。「竑鈦晶采」則是採電話預約銷售,無接待中心,產品是電梯公寓2房,坪數23~26坪,訂價每坪49~32萬,訴求為單層2~3併、全案20戶的單純小社區。

「里豐景」也於近期開始早鳥預約,稍基地位在忠義路二段路邊角地,為五十甲代銷的自建自售案,產品規劃26~38坪2~3房,目前單價尚未對外公佈。
另外鄰近的華亞、長庚生活圈,還有福樺、家悅家泰的新案在籌備中,每個都是在地知名品牌,公開時肯定也會造成不小話題。
 
2025.04.25 中證網
中國交建一季度新簽合同額5,530.34億元 同比增長9.02%
中國交建(601800)4月24日公佈2025年一季度主要經營資料顯示,公司一季度新簽合同額為5530.34億元,同比增長9.02%。

其中,基建建設業務、基建設計業務、疏浚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為4935.00億元、155.16億元、410.18億元和30.00億元。

各業務來自於境外地區的新簽合同額為1068.77億元,同比增長17.14%,約占公司新簽合同額的19%。其中,基建建設業務、基建設計業務、疏浚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為1057.44億元、6.39億元、2.39億元和2.56億元。

各業務來自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興業務領域的新簽合同額為1268.29億元,同比下降17.80%。

報告期內,公司加快工程項目新業務領域轉型升級,來自能源工程項目的新簽合同額為336.97億元,同比增長185.36%;水利項目的新簽合同額為258.09億元,同比增長29.53%;農林牧漁工程類專案的新簽合同額為3.94億元,同比下降56.68%。
 
2025.04.25 澎湃
廣東東莞調整普通住宅價格標準:一類鎮街上浮300餘元 / 平方米
4月22日,廣東省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東莞市財政局、國家稅務總局東莞市稅務局聯合發佈《關於調整我市普通住宅價格標準的通知》,對東莞2025年普通住宅價格標準進行第一次調整。該標準已自2025年3月1日起(以商品房買賣合同簽訂時間為准)在全市範圍內統一執行。

通知顯示,根據各園區、鎮街普通住宅2024年下半年平均交易價格情況,按照單套住房建築面積計算,東莞適用土地增值稅免征政策的普通住宅實際成交價格按園區、鎮街劃分為四類標準:

一類標準:松山湖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東城街道、南城街道、長安鎮、萬江街道,價格標準為低於38996元/平方米(含本數);

二類標準:莞城街道、虎門鎮、寮步鎮、鳳崗鎮、厚街鎮、塘廈鎮,價格標準為低於31900元/平方米(含本數);

三類標準:大嶺山鎮、黃江鎮、茶山鎮、清溪鎮、道滘鎮、高埗鎮、大朗鎮、東坑鎮、橫瀝鎮、石碣鎮、石龍鎮、樟木頭鎮、沙田鎮,價格標準為低於24073元/平方米(含本數);

四類標準:中堂鎮、常平鎮、橋頭鎮、企石鎮、石排鎮、謝崗鎮、洪梅鎮、麻湧鎮、望牛墩鎮,價格標準為低於18048元/平方米(含本數)。

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解讀表示,東莞普通住宅標準為:社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平方米以下或建築面積144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價格符合公佈的同類園區、鎮街的價格標準。

東莞對普通住宅標準的調整主要是對價格標準的調整,原則上每半年調整一次,上一期價格標準於2025年2月28日到期。本次調整仍分為四類標準,根據各園區、鎮街普通住宅2024年下半年平均交易價格情況以及房地產市場趨勢變化,對園區、鎮街(以下簡稱“鎮街”)分類及價格標準作出了優化調整。從鎮街分佈來看,一類標準6個鎮街,二類標準6個鎮街,三類標準13個鎮街,四類標準9個鎮街,鎮街分佈較為均衡。從價格標準來看,相比上一期標準,一類鎮街的價格標準上浮300餘元,二類、三類鎮街均下浮約4000元,四類鎮街下浮約1500元。雖然第二、三、四類價格標準有所下降,但由於優化了分類標準,大部分鎮街均進入了上一個類別,因此實際適用的價格標準反而有所提高,其中有2個鎮街由原來二類提升到一類,有5個鎮街由原來三類提升到二類,有11個鎮街由原來四類提升到三類。總的來說有利於新舊標準之間的銜接,穩定企業和市場預期。

目前,普通住宅標準對個人購買、銷售商品住房(含二手房)涉及的契稅、增值稅以及銀行按揭、公積金貸款等均無影響。根據國家、省有關檔精神,普通住宅標準主要用於對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普通住宅及其他類型房地產(含非普通住宅)徵收的土地增值稅,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的城市,適用土地增值稅免征政策的普通住宅標準延續執行,即納稅人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的,繼續免征土地增值稅。因此,東莞仍需制定適用土地增值稅免征政策的普通住宅標準,以保持政策的延續性。
 
2025.04.25 澎湃
中國海外宏洋集團:一季度經營溢利同比降48.6%,密切關注行業收並購機會等
4月23日, 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081.HK)發佈公告,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約為57.8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2.8%;經營溢利約為3.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8.6%。

一季度,中國海外宏洋集團及聯合營公司(統稱“中海巨集洋系列公司”)實現合約銷售額約為69.32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2.5%;涉及銷售面積約為59.84萬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9%。

同時,期內,中國海外宏洋集團在江蘇省南通、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及安徽省合肥新購得4塊土地,其應占權益樓面面積約41.49萬平方米,需支付權益地價約24.58億元。

截至3月底,中海巨集洋系列公司持有可建樓面面積共約1375.36萬平方米,本集團應占權益樓面面積約為1159.18萬平方米。

中國海外宏洋集團表示,將保持對財務資源專業及穩健的財務管理,並會繼續密切關注週邊經濟形勢、人民幣匯率波動、行業收並購機會及國家政策變化對業務運作所帶來的影響。
 
2025.04.25 澎湃
寶龍地產:委任中金國際為境外債務重組新的獨家財務顧問
寶龍地產境外債務重組再有進展。

4月23日,寶龍地產(01238.HK)發佈有關境外債整體解決方案的進展公告。寶龍地產宣佈,已委任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為新獨家財務顧問,以促進本公司與其債權人之間的進一步溝通。

公告同時表示,公司和財務顧問中金國際以及法律顧問盛德律師事務所將與債權人合作,進一步探討尋求全面解決當前流動資金問題的所有可行方案,以期儘快與境外債權人達成協議。

寶龍地產呼籲債權人給予耐心、理解及支持,使得公司及其顧問有時間為所有持有人制定最務實及最佳的債務解決方案。

其實在此之前,寶龍地產的境外債務重組距離生效僅差一步。今年2月28日,寶龍地產發佈公告,在生效截止日期(2月28日)之前,公司境外債務重組計畫未能達成協議,因而計畫失效。

歷時一年,獲得需要的投票支援,落實計畫生效日期,寶龍地產境外債務重組為何仍會失敗?

2024年2月,寶龍地產發佈重組支援協定;10月持有重組範圍內債務未償還本金額約89%的參與債權人已加入重組支援協定;至12月,寶龍地產稱所有計劃條件均已達成,包括至少75%債權人批准該計畫、各方正式簽訂承諾契據,計畫生效日期已於2024年12月17日落實。

今年2月4日,寶龍地產稱,公司為達成重組條件而不遺餘力。截至本公告日,除落實計畫生效日期外,本公司已(其中包括)在股東特別大會上就發行強制可轉換債券取得所需股東批准,標誌著實施重組的另一個里程碑。

寶龍地產還在2月4日的公告中透露,根據本公司目前可得的資料,公司認為有必要將現有截止日期從2025年2月28日延長至2025年5月31日,以便公司有更多時間達成實施重組所需的條件。就建議截止生效日延長,寶龍地產尋求計畫債權人同意,並向法院提交申請。

法院駁回寶龍地產的延長申請。2月21日寶龍地產公告稱,經向計畫債權人另行通知,持有現有債務工具本金額約68.56%的計畫債權人已就建議延長提交投票,其中約50.77%表明支持建議延長。

在2月21日舉行的法庭聆訊上,法院駁回有關延長的申請。據目前的公開信息,寶龍地產僅宣佈需要更多的時間達成重組需要的條件,但並未透露具體是達成何種條件。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寶龍地產在等著計畫失效,或想推出力度更大的削債方案,目前推出重組方案的房企基本給出的是70%的削債方案。
 
2025.04.25 澎湃
上海樓市明顯復蘇: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5.1%,土地市場重燃戰火
2025年2月13日,上海,城市樓盤風光。視覺中國 資料圖

今年以來,上海樓市延續去年下半年的回暖態勢,走出一波“小陽春”行情。其中,二手房交易活躍度持續攀升,月成交套數連續6個月超過1.5萬套的榮枯線,其中3月份達到2.7萬套,創2021年以來同期新高。此外,機構監測資料顯示,3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增加145.1%,也是一季度成交最多的月份。

房地產投資開發資料也印證了市場的復蘇。

4月23日,上海市統計局公佈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市房地產開發、經營基本情況。資料顯示,一季度上海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5.1%;商品房施工面積同比增長7.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同比增長9.5%;住宅銷售面積為329.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認為,自去年10月以來,房地產市場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上海樓市交易的活躍度穩步提升。今年一季度,無論是土地、新房還是二手房市場資料都比較亮眼,形成協同共振的良性迴圈態勢。

二手房成交“高速奔跑”

據上海中原地產監測的資料,今年3月,上海二手住宅累計成交2.69萬套,環比增加75%,同比增加45.36%。這一成交量超過2024年12月的高點,並且也是2022年以來成交量最高的3月。

從交易節奏來看,整個3月成交都處於“高速奔跑”狀態,每週的成交套數都在5600套以上,並且是逐周向上走勢。

一些先行指標,如帶看、新增客戶等也都和去年12月的水準相當。根據太平洋房屋提供的資料,今年1-3月,上海全市的掛牌量有所上升,帶看量也持續提升,特別是浦東以及閔行,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截至今年3月末,上海二手房的月成交套數已經連續6個月超過了枯榮線。

4月以來,上海二手房市場依舊維持熱度。根據網上房地產資料統計,截至4月22日,上海4月份二手房(含商業)網簽量已有16805套,近兩周的週末單日平均網簽量為1187套,其中單日最高網簽量為1261套。

二手房價格也出現止跌回升跡象。上海中原地產二手住宅價格指數顯示,3月指數環比上漲0.75%。從今年前三個月的指數變化來看,呈現1月、3月環比上漲,2月環比下跌走勢,趨勢上,呈現波動、築底的信號明顯。

3月半數新盤認購率超100%

新房市場在“金三”傳統旺季加持下也加速回暖,多個專案開盤即售罄。

上海中原地產資料顯示,3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68.3萬平方米,環比增加145.1%,也是一季度成交最多的月份。

據上海中原的監測資料,3月入市的29個項目中,6個為單價“10萬+”樓盤,6個為單價8萬元/平方米-10萬元/平方米的高端改善項目。從市場投放可以看出,偏中高端改善項目依舊是市場重點關注產品,並且有不錯的去化結果。此外,部分郊區的首次改善專案也是市場交易重要構成部分,包括位於寶山的四季隱秀、浦東的金海汀雲台等均保持不錯的去化節奏。

資料顯示,29個樓盤中近半數認購率超過100%,有7個“日光”項目。其中3個單價“10萬+”項目均在開盤當天售罄。

從4月以來的表現看,不少項目延續認購熱度,多盤觸發高積分有望推動“日光碟”加速擴容。例如,4月21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內中環的浦發・蓮園開盤即售罄,該專案首批112套房源引來357組客戶爭搶,入圍分為58.1分。位於浦東新區楊思區域的翡雲悅府則成功刷新今年上海新盤最高認購數,該項目228套房源吸引近千組客戶,入圍積分近64分,為今年以來最高入圍積分;位於閔行梅隴的保利海上印,認購首日認購超190組,認購率190%,直接觸發積分規則。

業內認為,隨著二手房市場交易活躍,市場交易鏈條順暢,不少業主順勢置換新房,推動市場持續升溫。新房市場中,部分熱門專案觸發積分,更有不少樓盤開盤即售罄。儘管並非所有項目都觸發積分,但市場整體熱度提升顯著。

土地市場再現激烈競爭,溢價率攀升

土地市場的熱度上漲,也是房地產市場整體回暖的一環。在今年3月28日的上海第三批次土地拍賣現場,位於靜安區大寧板塊的一宗住宅用地吸引9位競買人參與競拍,經過67輪競價,大華以24.86億元的總價競得,溢價率32.31%,成交樓板價為92659元/平方米,刷新大寧板塊宅地單價紀錄;另一宗位於浦東北蔡的地塊則被綠城以總價29.16億元競得,地塊成交樓板價為71412元/平方米,溢價率40%,創下該區域的地價紀錄。

中指研究院上海企業常務副總經理程宇指出,今年1-3月,上海房地產市場延續平穩基調,土地市場與新房供需雙向活躍。一季度全市共成交10宗涉宅用地,其中9宗溢價,5宗溢價率超30%,核心區域優質地塊競爭激烈,房企拿地積極性顯著提升。

在盧文曦看來,今年以來,多地出現土地高溢價成交現象,部分地塊更是刷新區域樓板價紀錄。隨著優質地塊的出讓,不僅提升了市場預期,也增強了區域內優質二手房業主的信心。以核心區域為例,優質地塊周邊的次新房房東議價空間收窄,為房源去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兩舊一村”改造政策在去庫存、激發市場需求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25上海“民生訪談”中,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主任、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長王楨表示,今年上海將加快“兩舊一村”改造,計畫完成剩餘12萬平方米零星舊改任務,涉及4354戶居民,還將完成31萬平方米舊住房成套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並啟動2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今年一季度已認定6個項目。

業內認為,大量因改造產生的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湧入市場,也將成為樓市止跌回穩的有力支撐。從市場趨勢而言,3月市場的成交量足夠多,給4月留出足夠空間,即便成交量有回落,也會穩定在活躍區間運行。
 
2025.04.25 新浪網
廈門土拍收金88億:保利再入五緣灣建發、聯發、中交底價拿地
2025年的時間軸還未行進至中段,廈門土拍已兩度賺足市場的目光。

4月24日,廈門2025年第二場土拍圓滿落幕。

本次土拍共出讓四幅地塊,具體為湖裡區2幅、思明區和集美區各1幅,總土地面積17.06萬平方米,總計價建築面積29.28萬平方米,總起始價84.54億元。

最終,四幅地塊分別由保利、建發、聯發以及中交拿下,總成交金額為88.29億元。

而指針回撥到3月21日,廈門迎來今年首場土拍。彼時眾多知名房企,國貿聯合體、建發、綠城聯合體、中海等齊聚土拍現場且皆有所得,以總價74.7億元分食廈門五宗宅地。

保利再入五緣灣

這次土拍中熱度最高的地塊為湖裡區五緣灣地塊。

媒體獲悉,五緣灣地塊吸引了保利、建發、國貿&安居、中海、廈門軌道共5家競買人參與。

激戰一個多小時,歷經75輪廝殺,最終中饒(廈門)置業有限公司(保利發展(8.860, 0.02, 0.23%))以總價34.14億元成功斬獲該地塊,成交樓面價達到50645元/平方米,溢價率12.34%。

據瞭解,該地塊坐落于湖裡區06-08五緣灣片區環島幹道與鐘宅路交叉口東側(B01地塊),土地面積27778.277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71100平方米(其中計價部分68940平方米),地塊起始價30.39億元,起始住宅樓面價45000元/平方米。

通過查閱規劃條件檔,政府規定套型建築面積(含公攤)144 平方米以下的居住套型,不得設計為樓中樓戶型;地塊住宅套數不多於443 套。

那麼五緣灣地塊究竟是什麼來頭,能夠讓五家房企都為之“傾倒”?

首先看交通方面,五緣灣地塊鄰近地鐵2號線、3號線,多條公交線路環繞,且距離五緣灣地鐵站僅0.4km。

教育、醫療資源方面,地塊3km範圍內聚集了廈門市五緣第一幼稚園、廈門市湖裡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小學部與中學部等院校;配備三甲醫院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以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

生活配套方面,3km內可到達砂之船奧特萊斯、永輝超市(5.620, 0.16, 2.93%)、灣悅城購物中心、五緣灣樂都匯購物廣場等購物中心;地塊周邊還有紅十字文化廣場、湧泉別院、五緣灣沙灘等數十個遊玩景點。

地理位置優越,周邊資源充足,生活配套設施豐富……或許是吸引眾多房企競相落地開發之選。

據安居客資料顯示,目前五緣灣片區樓盤平均單價為5.50-7.08萬元/平方米。

其中,建發首開金茂雲啟東方5.5萬元/平方米,保利國貿天琴6.5萬元/平方米,濕地公園TOD璞瑞6.5萬元/平方米,中交建發五緣海悅6.5萬元/平方米,旭輝恒基鉑悅五緣灣上7.08萬元/平方米。

另一方面,資料也反映出該板塊目前在售樓盤較多,競爭激烈,面臨一定去化壓力。

不過這似乎也不影響保利將其溢價收入囊中。選擇再次打入五緣灣板塊,保利或許有自己的考量因素。

回望過去的三個月,保利在全國各地的土拍市場中動作頻頻,足跡遍佈浙江余杭、上海松江、北京朝陽、佛山南海、天津西青、西安雁塔等地。

據觀點指數1-3月房地產企業新增土地儲備報告顯示,保利發展控股2025年前三月實現新增全口徑土地儲備100.16萬平方米,權益拿地金額為136.56億元。

建發、聯發、中交底價拿地

本場土拍中餘下的三幅地塊相對來說沒有五緣灣地塊受關注,均以底價被建發、聯發以及中交收入囊中。

其中,湖裡區另一地塊,位於湖裡區06-07縣後片區枋湖北二路與枋湖西路交叉口西南側,土地面積8624.617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9100平方米。

地塊由廈門兆欣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發)以底價7.36億元競得,樓面價40000元/平方米。

觀點新媒體瞭解到,建發拿下的湖裡區地塊在交通、資源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優勢:鄰近地鐵3號線,多條公交線路環繞,距離安兜地鐵站僅0.2km;

地塊3km範圍內聚集區屬小學廈門市湖裡區文心小學、重點中學廈門市湖裡實驗中學、三甲醫院廈門中醫院總院、購物中心聯發•欣悅裡B,周邊還有佛洞、林後社彌陀殿等公園景點。

思明區和集美區地塊則分別由聯發和中交以底價26.12億元、20.67億元競得,成交樓面價分別為40000元/平方米和16155元/平方米。

具體來看,思明區地塊,位於思明區03-11蓮前南片區前埔南路與古樓南路交叉口東南側,土地面積25516.252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66400平方米成交住宅樓面價40000元/平方米。

集美區地塊,位於集美區11-16鳳林片區潯江北路與海鳳路交叉口南側,土地面積108638.123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74030平方米(其中計價部分138380平方米)。

據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消息,6月14日廈門將迎來第三場土拍,屆時將出讓湖裡區五緣灣一幅地塊。

該地塊坐落于湖裡區06-08五緣灣片區鐘宅南路與鐘宅中路交叉口東北側(D05地塊),用地面積4.22公頃,計價建築面積13.02萬平方米,總起拍價57.6億元,起拍樓面價44240元/平方米。

未來是會有新島主闖入,還是由老島主加碼拿地,還需到6月份才知分曉。但就五緣灣板塊目前的熱度來看,都少不了一場“紛爭”。
 
2025.04.25 信報
仲量聯行料樓價全年跌5%
仲量聯行發表《2025年第一季市場概覽》報告指出,今年首季住宅及商業物業的樓價都持續下跌,由於美國關稅戰局勢未明朗,料今年住宅樓價下跌約5%。

仲量聯行稱,今年第一季中小型住宅樓價按季僅略跌0.1%,豪宅則挫1.5%。政府把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提高至400萬元,刺激中小型住宅需求,並為3月樓價帶來支撐。首季豪宅租金向上0.8%,估計是外來人才流入持續推動豪宅需求有關。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美國關稅對宏觀經濟將造成一定影響,中美貿易戰持續變化,其全面影響仍有待觀察,畢竟整體局勢尚未明朗。因此,將維持原先的市場預測,預測今年中小型住宅及豪宅的樓價將跌約5%。

商廈空置13.7% 租金未見底

另一方面,整體寫字樓租金首季下滑1.3%,其中中環租金按季跌0.7%,而港島東跌幅最為顯著,高達3.4%。整體寫字樓空置率於3月底升至13.7%。

仲量聯行港島商業部主管郭禮言(Sam Gourlay)認為,寫字樓租賃市場續受大量新供應壓力影響,今年甲級寫字樓租金仍將下跌5%至10%。零售市道面臨挑戰,截至3月底,核心區街舖空置率由2024年底的10.5%輕微上升至10.6%;第一季核心區街舖租金按季挫0.8%。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資深董事陳永慧解釋,業主普遍提供租金優惠吸引及挽留租戶,導致商舖租金持續下滑,料全年核心區街舖租金錄得最多5%的跌幅。

仲量聯行工業部主管劉毅強說,優質貨倉於疫情期間的空置率低至少於2%,但今年3月底空置率已攀至逾8%,首季租金下滑0.9%。在中美貿易戰及全球經濟疲弱等因素衝擊下,無論出入口業及針對本地消費需求的企業,對香港的貨倉需求均減少,預期未來空置率會持續上升,對租金造成下調壓力。
 
2025.04.25 經濟通
據報融創中國預期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債務重組
據《彭博》報道,融創中國(01918)財務顧問向債權人表示,預計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債務重組,並敦促債權人支持其稱為「唯一可行」的方案。

報道指,華利安諾基(Houlihan Lokey Inc. )的代表在周四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中指出,融創中國預期將持續面臨流動性壓力及中國房地產行業逆風,強調對境外債權人而言單純償債方案並不實際,形同拖延問題。

另外,香港法院即將於4月28日召開清盤聆訊,融創正積極尋求支持其債務置換計劃。該公司2022年美元債違約後,成為中國房地產債務危機爆發以來,首家推進第二輪債務重組的大型建商。

根據融創4月17日公告,持有約26%債務本金的債權人已簽署或表達支持重組方案。香港法律規定,採用「協議安排」方式重組須取得各組別75%債權價值及過半數債權人同意。

華利安稱,融創首次重組時選擇股權掛勾方案的債權人,較純債權方案獲得更佳回報。分析師認為,此舉意在突顯新方案優勢,以爭取更多支持。
 
2025.04.25 經濟通
百得利收購及租用北京兩經銷店,申請經銷寶馬汽車
百得利控股(06909)公布,暫定以約1800.4萬元(人民幣.下同)向北京晨德寶收購北京市朝陽區東葦路金港汽車公園C區1001號的晨德寶4S經銷店的機器及設備、自建建築、翻新及改造工程。根據賣方提供資產於3月31日帳面值約1644萬元。

此外,該集團指,向業主北京燕寶租用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宏達北路26號的燕寶4S經銷店,建築面積為6313平方米,佔地面積約1.2黃平方米,用於辦公、汽車銷售及售後服務等,租期10年,今年5月10日至2030年5月9日期間的年租應為640萬元,之後5年的年租應為400萬元,使用權資產價值估計為約3487萬元。該集團指,交易擴大在北京經營的寶馬品牌經銷網絡。目前正在就於北京經營晨德寶4S經銷店及燕寶4S經銷店向寶馬品牌汽車製造商申請授權。
 
2025.04.25 經濟通
花旗︰政策支持內房盈利能力回升,現為增持良機
花旗研究報告指出,建議投資者增持中國地產股,認為政策支持以及房企經營管理改善有望推動該行業盈利能力回升,同時認為當前是增持中國地產股的好時機。首選股為貝殼-W(02423)、建發國際集團(01908)、中國金茂(00817)及華潤置地(01109),均予「買入」評級。

報告指出,從未來兩年的投資視角來看,認為當前正是增持中國地產股的好時機,因為資產周轉率和定價的改善將推動股本回報率回升。

花旗預計,4月末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預計對地產業提供「積極支持」。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強要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最新數據顯示,在中美貿易爭端升級之前,中國3月份房價跌幅收窄。

報告指出,包括萬科(02202)和綠城中國(03900)在內的房企管理層變動顯示企業正在通過優化管理效率與結構來提升股東價值。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經濟通通訊社》、編者及作者無涉。
 
2025.04.25 信報
港交所豪擲63億 購交易廣場9層
港交所(00388)昨日收市後宣布,擬斥資63億元,向置地公司購入中環交易廣場一期9層辦公樓連平台部分舖位,作為其永久總部,涉實用面積14.7萬方呎,相當於平均呎價42849元,是置地自香港回歸以來,首度「減磅」其核心中環組合。這位「中環大地主」上一次出售中環物業,已是1992年以38億元沽出皇后大道中9號。

自資掃貨租轉買 呎價42849

是次由港交所自資「掃貨」的物業,其中大部分現已由港交所租用,包括交易廣場一期第42樓至50樓共9層辦公室,以及1樓及2樓與香港金融大會堂相鄰的部分區域,即平台多個舖位,辦公室樓層預計12至18個月內分階段完成交易,平台物業則料今年9月或之後完成收購。

港交所將以內部資源支付全部代價,目前已支付10%訂金。此外,港交所昨日亦簽訂新租約,續租交易廣場二期其中5個樓層,租賃期為9年。

港交所表示,今次購買與租賃結合的混合模式,有助應對不同房地產周期的靈活性和韌性,長遠可節省租金開支;今次投資既滿足其長期發展和運營需求,亦可鞏固其國際交易所的地位。

另外,置地承諾額外投入4億元,用於優化與港交所相關的周邊設施,包括設立港交所專用接待大堂,直接連至香港金融大會堂,及公眾區域設置帶有港交所品牌的標誌,料未來數年完成。

置地33年來首減持中環物業

今次交易是置地33年來首次減持中環物業組合。是次出售的物業,佔置地中環資產組合總值的3.2%,交易作價按截至去年底第三方物業估值所釐定,料交易可為集團錄入收益。交易套現所得,6.3%用來為港交所翻新物業,餘下八成用以削債,兩成則為回購計劃提供資金。

對於未來是否有意放售其他中環物業,置地公司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其中環資產組合是集團歷代以來的核心優質資產,未來也將持續保持此地位,是集團成功的基石。置地形容今次交易是其策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將繼續把中環組合作為「一個完善商業生態系統進行管理」,是其策略中重要一環。

由於整體寫字樓空置率高企,核心商業區中環的甲級商廈租售價亦嚴重受壓。近一年中環及金鐘區主要可供售賣的指標甲級商廈,全層買賣只有6宗,造價普遍較高位大幅回落,呎價全數失守3萬元,個別更已跌穿2萬元關口,重返15年前水平。

位置極佳 分析指作價合理

有熟悉甲級商廈市場的代理表示,雖然近期大部分甲級商廈呎價都低於2萬元,但多數物業都只是位於中環的「邊緣」,中環地理位置最佳的甲級商廈大部分都由置地持有收租,未有買賣。由於難得業主肯割愛,即使今次港交所買入的樓面以建築面積呎價計約3萬元,明顯高於近年同區其他的甲級商廈買賣呎價,但作價仍算相當合理,因市場未有同類物業可供選擇。

目前中環甲級商廈空置率高達13%,區內新落成的超甲級商廈亦搶走不少置地公司旗下大廈的租客,「由以往大廈有Waiting List要租客等進駐,變成現在租客揀商廈。」按目前趨勢,未來數年空置率高企的情況難以扭轉,相信置地公司今次沽貨,可套現資金為旗下物業翻新增值,加強競爭力。
 
2025.04.25 信報
置地策略 十年收回780億
素有「中環大地主」之稱的置地公司,目前持有共12幢位於中環核心地段的頂級商廈,長年只租不賣,稱「賣咗就買唔返」。今次置地罕有地出售核心組合,與其新策略不無關係:集團去年10月公布策略評估,表明要增加資本回轉,未來10年目標回收100億美元(780億港元)資本,當中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就是來自投資物業(IP),惟沒有披露具體目標。

CEO稱儲彈藥候新商機

置地行政總裁史米高(Michael Smith)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是次出售是為日後的新商機儲備彈藥。

置地對上一次出售中環物業已是1992年,集團以38億元出售剛落成的皇后大道中9號(皇九)予一中資財團。當時正值九七回歸前,置地於八十年代尾至九十年代初,持續出售非核心物業,包括沽銅鑼灣皇室大廈、灣仔夏愨大廈予華置,減磅置富商場、新港中心商場等,惟置地仍一直保留其最核心的中環資產。

另一宗集團罕見沽中環物業為1985年,當時置地把剛落成的交易廣場第二座48及49樓,以7500萬元售予美國會作會址。2023年8月,亦傳出擬放售交易廣場第三座全幢,惟置地否認有計劃出售中環任何物業。

不過,近年置地在內地發展物業虧損及中環租金持續下滑的雙重夾擊下,業績欠佳。去年集團就更改業務發展策略,宣布撤出亞洲的物業發展(build-to-sell)市場,並考慮剝離非核心商業資產及分拆房託基金(REITs),及擬引入外部第三方資金等,來提升財務效率及股東回報,目標至2035年回收100億美元資本,其在管資產達1000億美元,當中約六成屬於第三方資金。

此外,置地亦希望把收益多元化,目標2035年前沒有單一城市貢獻息稅前基本盈利逾40%。多年來香港均是置地最大盈利來源,2024年佔其息稅前基本盈利達七成,意味這比重仍有壓縮空間。

置地去年底中環寫字樓組合的空置率為7.1%,平均呎租101元,按年跌4.7%。去年香港投資物業估值跌5%,至228億美元(1778億港元),主要反映香港寫字樓租金下滑影響。
 
2025.04.25 信報
私樓料年建1.71萬伙 超長策目標
團結基金:供應「先高後低」 不虞短缺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預計未來5年私人住宅每年平均落成量達到1.71萬個單位,足以完成《長遠房屋策略》每年1.32萬個私樓單位目標;而供應將呈現「先高後低」現象,今明兩年達到每年約2萬個單位,並於2027年至2029年間逐漸回落至每年約1.5萬至1.6萬個單位。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即使私樓落成量持續回落,仍高過《長策》目標,中短期應不會出現短缺,但如果賣地情況持續不理想,長遠或有供應短缺風險,呼籲政府要增加地皮吸引力,務求穩定供應。

至於2030年至2034年期間,年均落成量料介乎1.54萬至1.99萬個單位之間。在最有可能落實的情景中,若土地拍賣中有七成可以批出,即與過去5年的成功率相近,並假設發展商私人補地價項目有一年延遲,2030年至2034年平均每年會有1.54萬個單位建成,意味比第一個5年期(平均1.71萬)少,私樓落成量續呈下降趨勢。

發展周期各階段明顯放緩

報告分析多個樓宇落成的領先指標,發現私人住宅發展周期各階段正在明顯放緩。當中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的單位數量,由2022年後持續下降,去年更按年減半至9478個單位;私人住宅上蓋工程動工量,在2021年達逾1.8萬個單位後呈下降趨勢,去年跌近六成至5030個單位;而私人住宅土地供應亦在2021/22年度後逐年減少,去年降至約8900個單位。

同時,近年發展周期愈來愈長,葉文祺指出,在2017/18年度土地平均發展周期是4.9年,2024/25年度已增至6.5年,延長了約三分一,當中逾半時間涉及施工前與施工後階段,主要歸因於複雜的地盤和興建公共設施的要求。他建議政府應繼續做精簡程序措施,並推出更多「即食熟地」,不需要發展商進行太多土地平整、技術評估的前期工作;此外,希望盡量精簡地契條款,減少發展商要建設的附建設施,冀增加賣地的成功率。

私人住宅樓價自2021年從高位回落,引起外界關注私人市場和資助房屋市場之間是否有重疊或潛在競爭。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經理區浩馳稱,2024年樓價比2021年回調27%,私人市場和資助房屋市場之間,樓價重疊範圍擴大到100萬至500萬元。

與資助房屋客源競爭仍有限

不過,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認為,資助房屋與私樓客源競爭依然有限,而且仍有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的功用,惟近年大部分新落成資助房屋單位的面積較細,與公屋住戶偏好並不匹配,建議未來興建更大面積單位,以促進換樓鏈和提升流轉率。

至於2017年實行的「港人首置上車盤」,價格定於居屋之上,隨着樓價下跌,葉文祺形容已完成歷史任務,暫時毋須再推。

近期住宅樓價未見顯著起色,葉文祺提到,現時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容許投資住宅物業,但物業成交價須為5000萬元或以上,建議把門檻降至2000萬元,令申請者可購買更多住宅種類。他解釋,2000萬元以上的住宅物業僅佔往年成交5%,預計不會對本地居民置業需求造成太大影響。至於其他刺激樓市招數,他相信很難再透過放寬按揭刺激樓市,現時已經「撤辣」,按揭成數上限亦高,沒有太多空間可調整。

公營房屋落成量則正步入「收成期」,報告預計,在2025/26至2029/30年度期間,單靠傳統公屋年均3.21萬伙,已超過《長策》目標(3.08萬伙),亦為《長策》2014年公布以來首次出現。計及簡約公屋,未來5年每年平均建成3.77萬個單位。不過,要在2026/27年度前達成4.5年輪候時間目標,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短期填補作用不可或缺。
 
2025.04.25 信報
緹外院墅10億沽 今年一手最大額
一手住宅市場錄得大額成交,嘉里(00683)旗下九龍半山超級豪宅緹外昨天售出最後一幢院墅,成交價達10億元,是今年最大宗單一住宅成交,呎價85529元。

1.1萬方呎 呎售8.55萬

緹外昨天以招標形式售出院墅C,實用面積11692方呎,備有4間套房,當中主人廂房面積偌大,包涵男女主人衣帽間及藏書庫。另設5間工人房及1間健身房,附設15043方呎花園,以及有兩個停車位的車庫,成交價10億元,呎價85529元。

一手成交紀錄冊顯示,上述買家可獲樓價之4.25%的從價印花稅津貼、即4250萬元。

若買家同意連同現有租約一併購入,在完成交易日,賣方須向買家支付賣方作為業主已經收取的所有租金;若買家如期完成交易,亦可享5750萬元租約津貼現金回贈。

項目3幢院墅悉數賣出

緹外提供61個分層大宅及3幢院墅,院墅B於去年3月以10億元售出,造價當時創2013年4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一手例)實施以來九龍區新盤新高。同年8月更以10.28億元售出院墅A,把紀錄推高2800萬元(2.8%),紀錄仍保持至今。緹外自2022年10月開售以來累售37伙,總成交金額逾115億元,平均成交呎價約6萬元。
 
2025.04.25 信報
譚仔家族1,600萬賣嘉湖新北江舖
本港知名連鎖食肆譚仔雲南米線創辦人譚氏家族成員割價放售天水圍嘉湖新北江商場1樓舖位,據市場消息稱,物業剛以1600萬元沽出,持貨近12年,賬面勁蝕2700萬元,跌價近63%。

據悉,天水圍天湖路1號嘉湖新北江商場1樓新天地廣場B15號舖,建築面積約3090方呎,今年初以2100萬元交吉放盤,上月降價至1800萬元,有指終以1600萬元成交,累減500萬元或23.8%,呎價約5178元。

3個月悉售兩舖 共蝕5280萬

資料顯示,上述舖位由譚仔雲南米線創辦人譚氏家族中的「四妹」譚艷萍及「五哥」譚澤均,夥拍其他家族成員於2013年7月斥4300萬元購入,原作收租用途,在2017年轉自用由譚仔雲南米線經營,即使同年「五哥」等把品牌售予日本財團,但該分店仍經營至2021年才遷出。去年3月,舖位由壽司連鎖店爭鮮以每月15.9萬元租用3年,但經營約9個月便提早離場,現交吉售出。按最新成交價計,舖位較12年前賬面低2700萬元,虧損62.8%。

「四妹」及「五哥」今年1月曾以1100萬元賣同一商場同層C69號舖,建築面積約2162方呎,呎價約5088元。舖位在2012年5月以3680萬元購入,持貨逾12年半,賬面大幅虧損2580萬元或70.1%。

即約3個月內,「四妹」及「五哥」把手持的嘉湖新北江商場舖位「清倉」,賬面合計共蝕5280萬元。

另外,尖沙咀諾士佛臺9號冠福中心1樓1及2號舖,合共建築面積約2162方呎,原本叫價2600萬元放盤,終大減價950萬元或36.5%,以1650萬元賣出,呎價約7632元。舖位由居酒屋以每月11萬元租用,回報率達8厘。原業主早於1999年12月以1750萬元入市,持貨25年半,賬面依然損手100萬元或5.7%。
 
2025.04.25 經濟
西營盤瑧蓺495萬沽 7年貶值3成
西營盤瑧蓺高層C室,實用面積222平方呎,原本叫價700萬元放盤,議價後以495萬元易手,呎價約2.2萬元。原業主2018年以約701萬元購入,持貨約7年帳面蝕讓206萬元貶值約3成離場。

其次,瑧蓺低層D室,實用面積213平方呎,剛以420萬元易手,呎價19,718元。業主2018年以578萬元購入,帳面蝕讓158萬元離場。

GRANDE MONACO三房 蝕206萬沽

至於啟德區方面,市場消息透露,GRANDE MONACO的1A座高層B室,實用面積961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原本叫價2,700萬元放盤,議價後以約2,493萬元易手,呎價約2.6萬元。原業主2021年以2,699萬元購入,持貨4年帳面蝕讓206萬元離場,期內貶值約7.6%。

另一方面,美聯物業首席高級營業經理蔡沚錡透露,元朗屏山翠峰洋房28座中層,實用面積1,001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原本叫價800萬元放盤,議價後以633萬元易手,呎價6,324元。

資料顯示,宏業西街宏富苑低層4室,實用面積440平方呎,今年2月以355萬元(未補地價)易手,呎價8,068元,反映上述翠峰3房單位呎價比綠表居屋還平。

據了解,原業主早於2012年以約643.5萬元購入,持貨13年帳面蝕讓10萬元離場。
 
2025.04.25 經濟
劍橋道15號項目放售 估值4億
第一太平戴維斯獲業主委託招標出售九龍塘劍橋道15號項目,以現狀交吉出售,截標日期為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中午12時正,市場估值約4億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住宅銷售部助理董事勞家輝表示,現狀為一幢3層高建築物,地盤面積約9,767平方呎;實用面積約7,302平方呎;最大可重建樓面面積約17,581平方呎。物業位於九龍塘核心的獨立地段,重建方案具有極高的靈活性,可以重建為一間獨立屋或兩間半獨立屋或3個住宅單位。
 
2025.04.25 經濟
一手低價開盤 首季工廈買賣彈3成
由於多個一手於首季開售,並以低價出擊,銷情理想帶動首季工廈買賣升3成。

中原工商舖統計,2025年第一季工廈市場買賣成交表現亮眼,錄得約540宗,較2024年第四季的423宗上升約27.7%,較2024年第一季的358宗按年增長約50.8%。成交金額約47.44億元,按季上升約30.7%,按年亦增約57%。

季內數個大型發展商帶頭減價,當中包括麒豐資本旗下的新蒲崗東傲項目,在財政預算案放寬物業印花稅門檻後,迅即減價並提供入市優惠,帶動入市氣氛,成交單位面積由約727至940平方呎,成交呎價由約4,255元至4,814元,包括22樓05室,面積約905平方呎,成交呎價約4,420元,租客為醫療平台,每月租金約1.8萬元,買家可享回報約5.4厘。

荃灣金岸科技中心 銷情理想

此外,位於荃灣柴灣角街73號金岸科技中心,今年起低調減價後即獲承接,沽出近百伙單位,自2月份財政預算案公布後,發展商更把個別單位劃一價下調至400萬元左右,減幅約7%。成交單位包括18樓01至07室,面積約8,359平方呎,平均呎價約4,300元易手,涉資約3,594萬元。

同時,今年首季較矚目的成交為由凱龍瑞集團發展的長沙灣青山道550號蘢薈,最新成交為1樓A及B室及21樓1至4室及一籃子車位,涉及面積約15,607平方呎,成交價約1.18億元,平均呎價約7,561元。據了解,買家為鴻安國際貨運及船務有限公司或相關人士。而另一宗大額成交則為蘢薈3樓及18樓全層,面積合共約32,314平方呎,連4個車位及部分廣告牌,於2月初以約1.76億元獲買家連命名權形式購入,呎價約5,447元。據悉,買家為著名健康鞋專門店DR‧KONG。

首季租務價量齊跌

租賃方面,第一季工廈租賃成交約1,232宗,較前季的1,270宗微跌約3%,按年則下跌約52.1%,租賃金額約3,612萬元,按季下跌約3.8%,按年下跌約24.4%。

後市上,中原(工商舖)工商部董事劉重興分析,發展商積極減價加上預算案等措施有效刺激投資者及用家趁低入市,令首季買賣成交顯著上升,但近期貿易戰升溫,相信次季市場觀望氣氛會轉濃厚,入市意慾疲弱,個別原本有意入市工廈的企業及廠家都會轉買為租,待市況轉趨穩定再入市,因而有機會帶動租務交投。預料第二季買賣會跌至約500宗水平,售價將會下調10%,距離觸底不遠。而租務則可望上升至約1,500宗水平,但租金亦有約10%的下調空間。
 
2025.04.25 經濟
紅磡維港中心銀主盤 呎售3,400元
紅磡區向來備受投資者及用家垂青,現業主放售維港中心逾6,000平方呎單位,意向呎價約3,400元。

美聯工商高級區域營業董事文啟軒表示,獲委託放售紅磡鶴翔街1號維港中心1座高層09室銀主盤。單位建築面積約6,597平方呎,實用面積約5,116平方呎,意向售價約2,300餘萬元,平均每平方呎約3,400餘元。

單位現時交吉,新買家可即買即用。文啟軒指出,上述銀主單位配備裝修,整體裝潢企理新淨,可為買家節省裝修成本;單位樓底高達10呎6吋,負重高達150磅,空間實用性極高。

今年錄一宗買賣 涉2200萬

翻查資料,今年該廈錄一宗買賣,涉及中層13室,面積約6,852平方呎,以約2,200萬元易手,呎價約3,211元。
 
2025.04.25 星島
啟德海灣2房每呎1.9萬沽
新盤市場氣氛持續,嘉華國際、會德豐地產及中國海外合作發展的啟德海灣,昨日再添成交,最新售出第2B座25樓B單位,面積474方呎,2房連儲物室間隔,成交價937.6萬,呎價約19781元。

據悉,買家為內地用家,有意在港定居發展,原先尋覓租盤,然而租金持續上升,決定「轉租為買」,購入單位與家人同住。

新世界與遠東發展合作的啟德柏蔚森,昨日售出2座6樓C室,單位面積395方呎,2房間隔,以648.5萬成交,呎價約16418元。

凱玥4房8121萬沽

會德豐地產、恒基、中國海外及新世界合作發展的啟德現樓新盤DOUBLE COAST I,昨日售出第3座1樓J室,單位面積445方呎,2房開放式廚房間隔,成交價720.2萬,呎價約16184元。

龍光與合景泰富合作發展的鴨脷洲豪宅凱玥,昨日以招標方式售出2座11樓B室,單位面積2236方呎,4房間隔,以8121.6萬連一個車位售出,呎價約36322元。

滙都成交價583萬

泛海國際旗下元朗洪水橋滙都持續錄成交,昨日售出第1座2樓A05室,單位面積522方呎,3房間隔,以583.87萬成交,呎價11185元,項目3房單位已全數沽清。泛海國際執行董事關堡林表示,4月至今項目錄得69宗成交,整個項目至今已累積售出1005伙,目前僅餘下20伙可供發售。

路勁旗下屯門現樓新盤凱和山,最新售出第1座19樓E單位,面積477方呎,2房開放式廚房間隔,成交價530.511萬,呎價11122元。據悉,買家購入單位將作自住用途。

路勁地產銷售及市場推廣總監顏景鳳表示,項目屬現樓,是次以Chill級價震撼推出400萬以下1房及2房單位,以助上車及換樓客置業,不少客戶均追捧2房戶,反映買家看好區內前景及社區配套,預料市場將繼續積極吸納相關單位。

中洲置業旗下火炭星凱.堤岸,昨日售出1伙3房單位,為3座46樓C室,面積945方呎,成交價1950.7萬,呎價約20642元。

新地旗下大埔白石角雲滙第1期第1座15樓A2室,面積932方呎,以1450萬售出,呎價約15558元。
好友分享
寄件人姓名
電子信箱
好友信箱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
分享5
驗證碼

訂閱周報
姓名
電子信箱
驗證碼